各地彝学专家呼吁全国彝族同胞统一过彝历年
由于历史上彝族迁徙频繁、分布广阔,加之自然条件、气候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变迁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地方性和支系性差异,彝族年在时间上至今仍未完全统一,这给广大城乡彝族干部、群众、学生的工作、生产、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改变这种不便,众多的彝学专家、彝族聚居地的研究机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呼呼全国彝族同胞统一彝历年时间。
12月23日上午,“响应2014‘昭觉共识’,呼吁全国彝族同胞统一过年(彝历马年)”活动在西昌举行。来自中央民大、西南民大、西昌学院以及凉山州彝学会等的彝族专家学者和学生、全州知名毕摩、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代表等上百人受邀参加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是继今年7月18日在昭觉召开呼吁全国彝区用传统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统一彝族过年时间会议并形成“昭觉共识”后,彝族民间对“昭觉共识”的首次回应和发声。
“昭觉共识” 呼吁统一彝历新年时间据了解,昭觉共识的内容为,各地彝族新年的名称,彝语保持其传统称谓“库史”;汉语则根据彝族传统历法统一表述为“彝历年”;关于各地“彝历年”的时间制度安排,以十月太阳历为准据,恢复“布久”即“冬至”为岁首之日,节期保持三天不变;关于各地“彝历年”的年节内涵,则以传统为本,充分尊重各地民众的文化选择,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更好地维系“彝历年”的代际传承,并通过适当的途径以法定形式,将“彝历年”纳入本地节假日的制度安排,以期最终根据彝族十月太阳历全面恢复“彝历年”的节日传统。
历史原因 致各地过彝历年时间不统一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史”,“库”即年、“史”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按照传统历法,“库史”一般选定在每年十月太阳历360天结束后的第361天过彝历年(对应农历冬至)。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太阳历,通常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位置,或根据地球上所呈现出来的太阳直射点及其周期性变化而制定。彝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彝族十月太阳历,结构科学、形式简明、使用方便,是世界范围内最精确和最简便的历法之一。不论“火把节”还是“彝族年”,都是这一恢弘的文化创造延续至今并生生不息的有力明证。
但由于历史上彝族迁徙频繁、分布广阔,加之自然条件、气候环境、生产方式、日常生活,以及文化变迁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地方性和支系性差异,彝族年在时间上至今仍未完全统一,给广大城乡彝族干部、群众、学生的工作、生产、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近年来,彝族聚居地方的各级研究机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众多的彝学专家们都在不停地探索,为恢复彝历年鼓与呼。很多研究机构,彝学专家,都还在继续研究着彝族年的统一问题。
期待 按彝族十月太阳历恢复彝历年很多专家的研究表明,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彝族年时间,固然是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造成,但在这些原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彝族年时间的确定没有科学的彝族历法支撑。比如元旦节是按公历新年第一天而设定的节日,春节是按农历新年第一天而设定的节日,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也一样。这样的节日有历法依据,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而统一。
但是,一个事实是,彝族年时间不管是立法机构和行政机关确定的,还是研究机构和彝学专家推算的,都或多或少缺乏历法的科学依据和传统习俗依据,没有从思想上得到彝族人民的认可而遭到抵触,逐渐地,各地区、各村落就形成了各自择日过年的习惯,也就造成了彝族年时间五花八门,统一不起来的现状。
“按彝族十月太阳历恢复彝历年,不仅可以结束彝区彝历年长期不统一,各据一方,各自为阵,影响众多彝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旧习;而且因彝历年的统一,可以很快而长久形成优秀文化的持久传播带,同时,因彝历年的恢复,也可以形成类似春节和火把节这样的良性市场经济和旅游经济链条”,彝族知名作家海讯说。
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