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网:西昌旅游业带动下的城镇化
本报记者 姚建莉实习记者 孔南平 西昌、杭州报道 “一到9、10月份,每天生意都接不过来。” 3月24日下班高峰时期,从西昌客运站到市区,一路拥堵,来自西昌市洛古波乡的司机老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道,自打当地旅游发展起来后,车流量日渐增大,堵车已经习以为常。
据西昌市统计,2013年西昌共接待旅游人数达18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实现旅游收入105.2亿元,同比增长30.5%,相当于全市GDP比例的28.2%。
而在旅游产业等条件的支撑下,西昌的房价也从2006年的2000元/平米,一路高升到如今的1万元/平米,在四川仅次于成都。很多像老李一样的普通工薪阶层,在享受着城市化的福利同时,也承担着其带来的压力。
旅游收入7年翻6倍 “从2006年的16亿到2013年突破105亿,7年时间西昌市旅游收入翻了6倍多,酒店床位从10000左右增加到了40000多张,翻了四倍。”西昌市旅游局副局长简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
老李正是看到了旅游业的潜力,和妻子三年前到市区打工,他开出租车,妻子在景区边摆烧烤摊,两人合起来月收入有六七千,相比过去的收入至少多了三四倍。
由于地处“攀西阳光生态旅游区”,年平均气温18℃,年日照数2500多小时,西昌被称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2006年凉山获得第二届冬旅会承办权后,推动了整个凉山的基础设施建设,西昌城市建设提前了5至10年,旅游业迅速兴起。
如今,西昌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围绕打造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节点门户、四川旅游发展次中心、凉山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高地等五大战略目标,实施“旅游突破”战略。
即便是淡季,3月底的邛海边已经满是游人。 “邛海湿地现在是我们西昌打造的亮点,湿地六期完全建成后,整个环邛海都会被一条翡翠的玉带包围。”简朴指出,彼时的邛海将迎来更多游客。
生活在邛海边的原住民有部分借着民族风情村的机会,做起了农家乐,包括农家饭菜、烧烤、骑马、划船等饮食服务,在初始阶段弥补了景区整体开发建设的不足。
这种类型的农家乐旅游已成为西昌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生活成本上升但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不少困扰当地政府的问题,简朴指出,首先,西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旅游产业;其次,增加了当地的生活成本。 他解释说,西昌旅游起步相对较迟,虽然旅游企业数量上增长较快,但大型的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比较匮乏,旅游企业的龙头带头作用发挥的效能有待提升。
另外,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提炼包装也不够深入,信息化旅游亟需加强,相应的服务需要配套完善,如游客的网上预订酒店、餐厅等服务需要打开。
当地对于未来的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是提升旅游档次,发展一些高端的旅游项目,特别是与文化结合,利用地理区位带动周边乡村、古城景点旅游,发挥中心辐射效应,形成“半小时、一小时旅游圈”,打造完善的旅游产业链。
简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2007年以来,西昌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0多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扩建西昌火车站、西昌青山机场,升级改造国、省、县三级道路,基本形成了“一环两竖五放射”的公路网主骨架,这些都有助于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西昌房价也在攀升,给像普通工薪阶层带来了很大压力,买房成为他们在当地扎根的最大难题。 西昌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西昌是凉山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之外地商人日渐增多,房产需求旺盛,根据统计,西昌市的房产交易量中,外地购房者占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西昌市提出城市的二次跨越,城镇化加速,但西昌的土地存量有限,且建筑有防震要求,高层少,成本较高。
“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对普通民众的好处也很明显,宾馆酒店业、商贸业、物流业等行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旅游等,对当地老百姓增收都是有利的。”简朴说。
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