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全省县域经济第二 排名双流之后
古代始有“县”这一概念,起于春秋。
秦统一中国之后,推行郡县制,标志着中国县制的开端。
伴随着国家行政管理的下沉,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速,县域治理在国民经济发展、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关键点。
古人说,郡县治,则天下安。在今天尤其是如此。
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裁卫置县,始称西昌,属宁远府。至此,西昌之名沿袭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属西康省西昌专区,1978年撤销西昌地区建制,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1980年新建西昌市,1986年撤销西昌县建制并入西昌市。新中国1980年新建西昌市,1986年撤销西昌县建制并入西昌市。
县域经济是构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5月9日至10日在成都召开。根据四川省统计局5月9日发布的2013年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西昌市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首府城市,竟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之一,在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300亿元的4个县(市)当中,西昌市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双流县而高于郫县和简阳市。
据今年2月底召开的西昌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3.5亿元,同比增长12.3%,人均GDP突破5万元;特别是关乎民生的两大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340元,这两项数据比上年均呈两位数增长,增幅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西昌市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近年来,以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为指引,按照州委、州政府“生态立州”的战略部署,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了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西昌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努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样板。
西昌市主要领导在归纳发展路径时,认为是生态立市战略让西昌走上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之路。西昌地处内陆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较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扭住生态建设做文章,创新思路求突破,推动了经济社会整体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的绿色跨越、转型发展之路。
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