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和凉山彝族人民彝海结盟
中国红军和凉山彝族人民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红军统帅的毛泽东,他心里十分清楚,红军渡过金沙江,暂时摆脱了蒋介石重兵的围追堵截,达到了北渡长江,进入四川境内的战略目的。但是,还未能实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要到川西北,或川陕甘去创造新苏区,找到一个落脚点,还需要战胜许许多多的困难,而当前的首要困难就是必须迅速飞越天险大渡河。
从泸沽到大渡河在当时有两条路:
一条是当时的大路。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便可直逼雅安,威胁敌人在四川的心脏――成都。
另一条是小路,而且是崎岖难走的羊肠山路。从泸沽北面到冕宁县城,然后通过拖乌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但是,在当时,人们把经彝族区的小路视为畏途,军队,尤其是汉人军队要通过这一地区是很不容易的。
熟悉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他知道,在72年前的1863年,也是在5月,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翼王石达开曾率数万大军,到达大渡河的紫打地(今安顺场),就是被大渡河所阻。清军勾结当地少数民族统治者土千户王应元、土司岭承恩,对石达开的部队围追堵截,致使石达开及其部队进退无路,辎重全失,妻儿七人投入大渡河,全军覆没,石达开为四川总督骆秉章所获,被害于成都。
毛泽东知道,他的对手蒋介石决不会放过消灭红军的这个机会,他在思考与谋划:如何与蒋介石进行新一轮的较量。
蒋介石也熟知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败亡的故事。当他得知红军渡过金沙江,向大渡过急进的消息后,认为消灭红军的机会来了,他决心要使红军重演72年前太平天国将士全军覆灭的悲剧,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为在大渡河一带围歼红军,蒋介石绞尽了脑汁,他断定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因此,他为在大路上围追堵截红军下了大本钱。
1935年5月10日,蒋介石从贵阳飞抵昆明,以便就近督促各路人马围攻红军。一到昆明,他立即给其在大渡河南北的各路部队发电说: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灭之地,今红军已进入这崇山峻岭,一线中天,江河阻隔,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之覆辙无疑。他命令各部:努力作战,建立殊勋。他还给其部下打气说:红军此次进入凉山大渡河地带,此乃我军聚而歼之的大好时机,各部官兵,人人洞悉72年前石达开率师80万尚败亡在这里的故事。又说红军的形势更比石达开困难,尤望各军师长人人效法当年骆秉章生擒石达开的壮志,立即率部围击,在大渡河夹击红军,予以聚歼。
其实,历史记载非常清楚,石达开率部到达大渡河畔时,仅有4万太平军将士。而蒋介石为了提高部下在大渡河地域歼灭红军的信心,竟然不惜编造历史,把在大渡河失败的4万军队夸大为80万。
为保证围歼毛泽东红军战略目的的实现,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尾追红军的10万国民党军队迅速渡过金沙江,分几路向红军夹击,企图迫使红军向大渡河靠近;另一方面命令前头截击红军的国民党军队,迅速集结于大渡河北岸,企图凭天险之河而扼守,将红军消灭于大渡河之南。为使红军无法渡过大渡河,蒋介石还命令守大渡河的部队:收缴南岸渡河的船只以及渡河材料,全部集中于北岸;搜集南岸民间粮食,运送北岸,实行坚壁清野;反清射界,如南岸居民房屋可资红军利用掩护其接近河岸者,悉数加以焚烧。
蒋介石摆好了他的阵式,满以为石达开的历史悲剧,将在这里重演。
毛泽东决心打破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他明白,蒋介石部署的大渡河会战的关键是固守大渡河,不使红军渡河,待尾追红军的10万中央军渡过金沙江后,在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的深山峡谷中南北夹击红军。打破蒋介石如意算盘的关键是赶在中央军追上来之前渡过大渡河。可是,怎样才能渡过大渡河呢?
毛泽东决定避开大路而选择小路,他断定蒋介石以为红军不敢走小路,因此小路的防备一定较弱。他决定组织一支先遣队,侦察了解大渡过边国民党军队的布防情况,以决定从何处渡过大渡河及如何渡过大渡河。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关系着红军的前途。派谁去呢?他首先想到了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
1935年5月19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员,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担任先遣队政治委员。任命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肖华为群众工作队队长。[1]源于百度百科
作为红军统帅的毛泽东,他心里十分清楚,红军渡过金沙江,暂时摆脱了蒋介石重兵的围追堵截,达到了北渡长江,进入四川境内的战略目的。但是,还未能实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要到川西北,或川陕甘去创造新苏区,找到一个落脚点,还需要战胜许许多多的困难,而当前的首要困难就是必须迅速飞越天险大渡河。
从泸沽到大渡河在当时有两条路:
一条是当时的大路。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便可直逼雅安,威胁敌人在四川的心脏――成都。
另一条是小路,而且是崎岖难走的羊肠山路。从泸沽北面到冕宁县城,然后通过拖乌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但是,在当时,人们把经彝族区的小路视为畏途,军队,尤其是汉人军队要通过这一地区是很不容易的。
熟悉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他知道,在72年前的1863年,也是在5月,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翼王石达开曾率数万大军,到达大渡河的紫打地(今安顺场),就是被大渡河所阻。清军勾结当地少数民族统治者土千户王应元、土司岭承恩,对石达开的部队围追堵截,致使石达开及其部队进退无路,辎重全失,妻儿七人投入大渡河,全军覆没,石达开为四川总督骆秉章所获,被害于成都。
毛泽东知道,他的对手蒋介石决不会放过消灭红军的这个机会,他在思考与谋划:如何与蒋介石进行新一轮的较量。
蒋介石也熟知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败亡的故事。当他得知红军渡过金沙江,向大渡过急进的消息后,认为消灭红军的机会来了,他决心要使红军重演72年前太平天国将士全军覆灭的悲剧,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为在大渡河一带围歼红军,蒋介石绞尽了脑汁,他断定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因此,他为在大路上围追堵截红军下了大本钱。
1935年5月10日,蒋介石从贵阳飞抵昆明,以便就近督促各路人马围攻红军。一到昆明,他立即给其在大渡河南北的各路部队发电说: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灭之地,今红军已进入这崇山峻岭,一线中天,江河阻隔,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之覆辙无疑。他命令各部:努力作战,建立殊勋。他还给其部下打气说:红军此次进入凉山大渡河地带,此乃我军聚而歼之的大好时机,各部官兵,人人洞悉72年前石达开率师80万尚败亡在这里的故事。又说红军的形势更比石达开困难,尤望各军师长人人效法当年骆秉章生擒石达开的壮志,立即率部围击,在大渡河夹击红军,予以聚歼。
其实,历史记载非常清楚,石达开率部到达大渡河畔时,仅有4万太平军将士。而蒋介石为了提高部下在大渡河地域歼灭红军的信心,竟然不惜编造历史,把在大渡河失败的4万军队夸大为80万。
为保证围歼毛泽东红军战略目的的实现,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尾追红军的10万国民党军队迅速渡过金沙江,分几路向红军夹击,企图迫使红军向大渡河靠近;另一方面命令前头截击红军的国民党军队,迅速集结于大渡河北岸,企图凭天险之河而扼守,将红军消灭于大渡河之南。为使红军无法渡过大渡河,蒋介石还命令守大渡河的部队:收缴南岸渡河的船只以及渡河材料,全部集中于北岸;搜集南岸民间粮食,运送北岸,实行坚壁清野;反清射界,如南岸居民房屋可资红军利用掩护其接近河岸者,悉数加以焚烧。
蒋介石摆好了他的阵式,满以为石达开的历史悲剧,将在这里重演。
毛泽东决心打破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他明白,蒋介石部署的大渡河会战的关键是固守大渡河,不使红军渡河,待尾追红军的10万中央军渡过金沙江后,在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的深山峡谷中南北夹击红军。打破蒋介石如意算盘的关键是赶在中央军追上来之前渡过大渡河。可是,怎样才能渡过大渡河呢?
毛泽东决定避开大路而选择小路,他断定蒋介石以为红军不敢走小路,因此小路的防备一定较弱。他决定组织一支先遣队,侦察了解大渡过边国民党军队的布防情况,以决定从何处渡过大渡河及如何渡过大渡河。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关系着红军的前途。派谁去呢?他首先想到了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
1935年5月19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员,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担任先遣队政治委员。任命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肖华为群众工作队队长。[1]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