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手记:走进“彝海结盟”故地
者手记:走进“彝海结盟”故地
小叶丹曾经的贴身管家沙玛尔格的后代,纪念馆管理员沙玛依古(右三)向中外记者介绍冕宁地区周边环境,以及当年红军长征所走线路。摄影:邢帅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冬辉):“新西行漫记”四川行采访活动进行到第四天,我们来到彝海结盟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是当年刘伯承元帅长征经过此地时与当地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之地。
纪念馆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四周树木林立,景色依旧秀丽。通往山上的公路两旁的树丛颇有原始丛林的感觉,很适合《阿凡达》这样的科幻电影来取景,这也给“歃血为盟”的感人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
馆内详尽的历史资料和长征时期的旧照片向人们述说那段激荡的岁月。1935年,一位红军将领和一位彝族首领在这里歃血为盟,是几十年来彝汉民族团结的重要见证。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彝海结盟这段历史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在人们心里褪去,它还鲜活地活在当地人的心里。
在纪念馆,我们很幸运地遇到了管理员沙玛依古,他的爷爷沙玛尔格——小叶丹曾经的贴身管家——正是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人。沙玛依古说他每天都要给游客一遍遍地讲述当年结盟的过程,对于爷爷当年在结盟中的重要角色,也很自豪。他指着馆前的塑像告诉我们,小叶丹和刘伯承结盟之时,爷爷就在他们身旁。据他说,塑像中爷爷的形象就是按照他的脸型来塑造的。
彝海地区解放前,彝族人民在长期的民族歧视政策下,与汉人的隔阂很深。但是,红军始终弃用武力,不停向当地同胞作宣传工作,最终才得以取得彝民的信任,成功通过冕宁地区,也为红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摆脱国民党部队的追击。
据说,自从红军走后,当地很多百姓就用“红军”这两个字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支特殊的“红军”如今也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就是这段佳话的最好见证。源于百度百科
纪念馆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四周树木林立,景色依旧秀丽。通往山上的公路两旁的树丛颇有原始丛林的感觉,很适合《阿凡达》这样的科幻电影来取景,这也给“歃血为盟”的感人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
馆内详尽的历史资料和长征时期的旧照片向人们述说那段激荡的岁月。1935年,一位红军将领和一位彝族首领在这里歃血为盟,是几十年来彝汉民族团结的重要见证。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彝海结盟这段历史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在人们心里褪去,它还鲜活地活在当地人的心里。
在纪念馆,我们很幸运地遇到了管理员沙玛依古,他的爷爷沙玛尔格——小叶丹曾经的贴身管家——正是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人。沙玛依古说他每天都要给游客一遍遍地讲述当年结盟的过程,对于爷爷当年在结盟中的重要角色,也很自豪。他指着馆前的塑像告诉我们,小叶丹和刘伯承结盟之时,爷爷就在他们身旁。据他说,塑像中爷爷的形象就是按照他的脸型来塑造的。
彝海地区解放前,彝族人民在长期的民族歧视政策下,与汉人的隔阂很深。但是,红军始终弃用武力,不停向当地同胞作宣传工作,最终才得以取得彝民的信任,成功通过冕宁地区,也为红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摆脱国民党部队的追击。
据说,自从红军走后,当地很多百姓就用“红军”这两个字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支特殊的“红军”如今也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就是这段佳话的最好见证。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