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市民花盆里种蔬菜东堵格村村民的“黄金屋”
宽阔平坦的310省道穿村而过,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民居靓丽、打眼。收获了玉米的地里,成片的光叶紫花苕生长茂盛。
这里是会东县堵格镇堵格村,一个富裕起来的村庄,一个书香四溢的村庄。
今年6月,这个村的村民活动中心刚刚竣工,新农家书屋就在二楼。在村支部书记曹华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可容纳100多人看书的农家书屋内。屋内,座无虚席。村民们,有的在靠墙的大书架上认真挑选自己需要的书籍,有的在座椅上安静地看书,不时响起的只有沙沙的翻书声。
“这本书对牛、羊等牲畜的管理、常见疾病预防、医治都讲得很详细,对你一定有帮助。”图书管理员李开菊拿下书架上的一本书,推荐给前来借阅图书的村民彭发顺。
彭发顺在养殖方面是一把好手,是县级科技养殖示范户。今年,在县畜牧局的帮扶下,又重新修建了三间标准化新式羊圈,饲养了50多只黑山羊。随着他家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疾病防治等问题随之凸显,农家书屋由此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对养殖很有帮助。”彭发顺笑呵呵地说。
堵格村是一个有1600多人的大村,近年来,富裕了的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群众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更多人群,会东县通过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单位携手共建等多渠道筹集资金,购置图书、光碟、书柜、桌椅,于2010年在堵格村建设了“农家书屋”。
“扶贫先扶志,送书比送什么都好。送实物只能解一时之急,送书能让群众学到一技之长,受益一辈子。”这句话,在堵格村有着真实的体现。去年,堵格村种菜大户朱德荣因农药配方比例不当,造成4亩多白菜绝收。听说农家书屋有关于种菜的书,便借了一本边学习边实践,及时补种返季节优质秋萝卜,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元。
据了解,在这个农家书屋,有种养、加工、烹饪、果树嫁接等10余类图书,共4000多册,各类光碟100余张,全是“量身定做”,群众看得懂,有收获。
同时,为充分发挥书屋作用,还专门聘请管理员,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并及时收集、整理群众反馈的种养疑难问题,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班,邀请县农业局、畜牧局等有关专家讲解科普知识。截至目前,该村“农家书屋”图书借阅达1000多人次,举办各类种养讲座10余场。
知识面广了、眼界开阔了、信息流通了,创业的渠道也拓宽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然提速。现在,堵格村户户有致富项目,生产的莲花白、秋萝卜、七彩马铃薯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在会东县“菜篮子”供应中占有较大份额;养殖的黑山羊在周边县市有一定的知名度;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7542元。
如今的堵格村,群众见面交流的是创业、致富信息、经验;走亲戚,访朋友,带的是种养管理技术、优质高产种子。靠着养猪和经营小酒坊而走上了致富路的左世平说,只有多看书,多学习,才能在创业、致富的路上少走弯路。
在买衣选在“换季时”、日用品要“团购”、下馆子要找“家常菜”、剪头发办张“优惠卡”……如今不少市民开始钻研“省钱攻略”。最近,在会东县市民找到了一个买菜省钱的“高招”,就是拔了花盆里的花,改种蔬菜。
12月8日,记者来到市民老李的家中,她乐呵呵地将种有风铃元宝观赏椒的花盆搬出来“展示”。
风铃元宝观赏椒也称元宝椒,因形状类似风铃、又像元宝,固而得此名。其嫩果期呈鲜绿色,成熟后转为鲜红色,倒过来看象一朵花一样,特别漂亮。
“我们其它的花盆里还种得有韭菜,20来天就能吃。每天做菜时掐一点,过两天又长出来了,这样也省了不少开支。”站在一旁的彭师傅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居家环境与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新型的室内园艺便应运而生,即不受地区与季节的限制,生长又快,而且病虫害又比较少,可以一直放在家中。更让人稀奇的是,长出来的蔬菜有着奇特美丽的外形、色泽绚丽多彩,即有观赏价值,又能当普通蔬菜食用。
“如果盆栽蔬菜栽种用土会特别重,而且难打理。如果你用一些树皮、坚果壳等砸碎后进行发酵后,就可以用这种自制的特殊机质放在花盆里进行栽种,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又非常轻便。一般情况下,这种‘土’可以用上一年。”种植花盆蔬菜多年的市民李福琼这样告诉记者。
“以前就有不少住一楼的市民,利用家里的院子种些菜,可那都受季节限制,冬天一到就不种了。而如今虽是冬天,反而更多的人开始在家中的花盆里种菜,即可采食安全蔬菜,享受新鲜美味,体验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喜悦;又可以美化环境,给生活在城里的娃娃些增长农耕园艺知识,陶冶情操。”住在城南小区的梁莹莹如是说。
葱蒜掐了,可以不断生长,一棵辣椒可以结出几十个辣椒,梁莹莹家里花盆种的菜基本能满足做饭常需的几样辅料,也算是能自给自足。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