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召开“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新闻发布会
5月5日,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凉山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甫林主持,由凉山州委农工委主任宋福猛作新闻发布。发布会就凉山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凉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速增量、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加快、“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彰显集群效应、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五个方面对凉山州创建“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了简要介绍。5月7日上午,“大凉山”
特色农产品包装展示活动将在月城广场举行。
凉山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一是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富集。境内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325米,气候类型多样,既有垂直变化,又有水平差异。州西部气候温和、干燥,是发展苹果等温带水果的最适区之一;南部、东部河谷地带,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10°C的活动积温5328~8425°C,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是发展亚热带作物的最适宜区之一;西南及中部地区,年日照1700~2700小时,日照辐射强,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冬季阳光明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
二是生物种类繁多,农产品优质高产。境内优越的温光水资源,多日照、雨热同季的多样性气候特征,满足了多种作物生长需求。有中国南北兼有的高等植物200多种,各种生物资源6000多种,其中植物4000多种、动物1200多种、微生物类群1000多种,有“川南粮仓”、西南“基因库”之称,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三是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据土地资源详查,现有耕地632.1万亩,林业用地4988万亩,草原、草山2716万亩,境内山地占71%、平坝占12%、高原占17%,安宁河谷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境内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土地140多万亩。
四是区位优势显著,后发动力强劲。凉山是川、滇、藏三省的结合部和川西南物质交流的门户。成昆铁路、国道108线、雅西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西昌青山机场已开通多条航线,交通“大会战”的实施,凉山将形成“陆海空”的立体交通格局,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后发动力将更加强劲。
凉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速增量近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实施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战略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举绿色旗、打特色牌、走品牌路,着力打造五百亿级绿色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以“种植销售世界最好烟叶”为目标,优化品种结构、培育凉山“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色、提高烟叶质量,成为中国知名烟企争抢的优质原料。2013年,收购烟叶260.05万担,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市州第二、全省第一;烟叶均价达到25.74元/公斤,烟农增收5.15亿元。
二是成功创建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马铃薯基地。2013年,马铃薯鲜薯产量340.99万吨、同比增长13.27%,薯农新增收入1.81亿元,已成为二半山农民朋友增收的重要来源。凉山马铃薯种植面积已占全省的26%、产量占31%,在种薯生产、良种推广机制、企业建基地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马铃薯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居全省首位。
三是成功创建“中国苦荞之都”。以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定位,引导扶持苦荞产业以及精深加工业发展,全州苦荞加工企业达到34家,带动苦荞原料价格上涨,成为我州高山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我州正在推进苦荞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力争把凉山打造成为集苦荞生产、研发、加工、检测和市场为一体的“世界苦荞之都”。
四是成功创建“中国茧丝之都”。全州已建成年产茧20万担以上的县1个,10万担以上的1个、5~10万担的1个、1~5万担的县4个,产茧上千担的基地乡镇55个、重点村91个。2013年,产茧49.09万担,10年蝉联全省第一,占全省产茧总量的30%以上。
五是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花卉基地。以“种植销售世界最好的花”为目标,深入推进花卉国际合作,引进花卉产业化经营企业,2013年销售鲜切花3200万枝,全州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
六是建设全国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大凉山”会理石榴、“大凉山”盐源苹果、“大凉山”雷波肚脐驰名国内,全州水果产量102.9万吨,特色水果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七是建设全省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加快瘦肉型生猪、肉牛、山羊、绵羊、乳品、生态肉鸡、肉鸭“七大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2013年,全州肉、蛋、奶产量44.54万吨、2.63万吨和4.39万吨,生猪出栏489.7万头、牛27.79万头、羊280.29万只。畜牧业产值完成144.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近45%。
八是建设四川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输出基地。全州优质水稻产量达到54万多吨,全州蔬菜产量达到243万吨,核桃产量达到3万多吨,青红花椒达到1万吨,油橄榄达到1000吨,特色水产品产量达到2.3万吨。优质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使凉山成为成都的“菜篮子”之一。
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加快引进与培育并重,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行业“排头兵”,切实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一是培育企业“强”带动。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扶持、培育、创办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组整合为动力、产学研为平台、基地建设为支撑、仓储物流和直供直销为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实现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本地生产、本地加工转化,拉长加宽产业链。2013年,县市、州、省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1家、实现销售收入187.9亿元、利润26.6亿元、税金34.7亿元,出口创汇5987万美元,带动农户110万户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500多人。
二是发展专合组织“聚”村民。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引导鼓励农村能人、大户发起组建各种农民合作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万人帮扶行动”,落实省级示范专合组织帮扶措施,启动州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截止2013年,全州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2570个,创建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16个。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分别发展到1259个、61590个,纳入培育对象的家庭农场4208个。
三是加大支持“添”动力。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连续三年每年争取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项目7个,为10个州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落实建设资金50万元,三年累计为27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437.29万元。
“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彰显集群效应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部署,坚持走品牌经济的发展路子,把着力培育“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构建“行政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农业品牌建仓机制,把2010年确定为“品牌建设年”、2012年为“深化品牌建设年”,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突破。截止目前,全州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名牌产品14件,省著名商标16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3个。
一是健全机制“推”。成立创建“大凉山”农产品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重奖政策,对首次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经营主体,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万元、15万元和5万元,已兑现2012年以前创牌305万元,正积极请求州政府兑现奖励2012一2013年的创牌主体。组建凉山苦荞协会、凉山苦荞加工业协会、凉山花卉协会,大力营造特色产业品牌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是统一包装“靓”。深入一线推、现场跟进督,做到“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包装、标识、规范字体和广告宣传用词用语“四统一”。全州统一“大凉山”新包装的特色农产品达1116个,形成“大凉山”特色农产品视觉、听觉上的强大冲击力。5月7日,我们将在西昌月城广场举办“农行杯”“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包装集中展示活动,欢迎在座的各位朋友采访报道。
三是规范经营“管”。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制定特色产业地方标准6个、修订完善农产品加工地方标准20个。出台农产品市场准入办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
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全面开发开放战略,巧借外力、借梯登高,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着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一是跑“部”进省争取支持。通过几年努力,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国家烟叶科技开发中心”落地西昌建设,11个“大凉山”烟叶品种搭乘“神八”遨游大空、“太空育种”有序实施。与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农科院推进厅州、院州合作,深化成—凉、“川、滇、黔”12市州区域合作。
二是走出“山”门搭建平台。与津巴布韦、荷兰分别开展烟叶、花卉生产技术合作。深化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饲料加工、葡萄酒等产业。与丹麦嘉士伯公司推进啤酒产业合作。
三是以节“搭”台拓展市场。借力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食品博览会、西部国际博览会等,专辟“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展示展台。成功举办“2011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成都展销周”、“2012大凉山苦荞产品成都展销周”。巧借第14届西博会四川农博会平台,组团展示展销“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布推介89个农业产业引资项目,引资额198.2亿,位列市州第二位,集中签约农业合作项目4.8亿元。参展单位现场签约金额19075万元,达成意向性协议54194万元,现场销售收入达1590.5万元,创我州参加的各类农博会、农展会之最。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