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的居家住行
彝族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经过长期发展,彝族地区逐渐形成现有三种经济文化类型:四川、云南大的小凉山地区属杂谷栽培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云南中心坝区及南部彝区属稻作农耕类型;贵州部分彝区及凉山部分彝区具丰富的水草资源,除了农作物栽培,还从事畜牧业生产。
广大彝族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农作物品种多样,产品极为丰富。主要有玉米、养麦、土豆、小麦、水稻、大麦、燕麦、元根等。玉米生产遍于整个彝区。荞麦、土豆、大麦、元根、燕麦主要产于高山地区,小麦、水稻主要产于丘陵、坝区及南部地区。高原地区海拔高,人口稀少,牧草丰富。畜牧业发达,主要牧养牛、羊、猪、马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河流湖泊申有鱼类及各种水产。狞猎,采集药材、木耳,捕鱼等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重组成部分。
以前彝族人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主要依靠人力和牲畜耕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彝族人的生产方式逐渐改变了,农用汽车、拖拉机、农用机械等也走入彝家,称为普通的代步和生产工具。彝族以村寨为单位居住,村寨之间距离约二三公里,每村居住几十户人家。彝族传统的最理想的居住地是:“寨后有山能放牧。寨前有坝能栽谷,寨上有坪能赛马,又有沼泽地放猪处……”彝族人的住宅多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前者垒土为壁,后者木板为墙。屋顶有双斜面和平顶两种,双斜面盖木板或盖瓦,平顶上盖泥木(有石灰和土)的“土掌房”;少数地方有形似干栏式的"棚房",一房一门。无窗或有一个小窗,室内光线比较暗。
以前彝族人家的陈设简单,家具器皿很少。一般房屋内分为里屋、正屋、外屋。里屋与正屋是隔开的。
里屋是主人家的居室,是放置贵重物品之处,中间为正屋,门开在正屋,进门的一侧设火塘,彝语为“呷”,火塘边支撑三块打制后的石块,其上置锅做饭,平时锅取下,周围三块“锅庄石”。正屋的另一边为外屋,与正屋用墙(或竹笆)隔离,放置磨子、水缸及农具、猎具等,或者隔开后作牛马圈的。
现在的彝族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砖瓦房很普遍了,很多地方都盖起小洋楼,家具增多了,彩电、沙发、组合柜、VCD、音响、自行车等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以前大部分地区的彝族生活中主要食物是玉米,次为养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玉米、小麦、荞麦等主要是磨成粉制成粑粑,土豆切块煮熟作主食或作菜。蔬菜主要有各种豆类、白菜、瓜类、莴笋等等,彝族人以煮食为主。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一般切成大块煮食,也叫“砣砣肉”。很多地方的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蛙、蛇等动物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以酒待客是彝族人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彝族用玉、高粱、糯米在家中酿酒,彝族所酿的高粱“秆秆酒”驰名于西南区。
许多地区的彝族仍保留使用别具一格的传统餐具,有碗、盘、勺、匙、杯、罐、钵、壶、烟斗等。都是用木料制成,内外多涂彩漆,一般以黑色为底,再彩绘红黄两色。酒杯钵、壶有高脚和平底两种,洒杯全木制的外,还有取鹰爪作杯脚的,也有用羊角、牛角制成的。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