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圣典——凉山彝族火把节
火的圣典——凉山彝族火把节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到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是中国彝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在这里有一个自称为“诺苏”的勤劳勇敢的民族——彝族,彝族是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尚火的民族。人口150多万,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古老、传说神奇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他们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彝族的先民们认为火是太阳的延续,火象征勇敢、激情和光明。千百年来,火寄托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火自然成为凉山彝族的灵魂。彝族谚语称:“汉人敬官,彝人敬火。”这是因为他们生存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在凉山著名的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里,火是从天而降的,火的彝语是“木都”,“木”意为“雷”,而“都”为燃,燃烧的意思。史诗是这样描述的:“天上坠下一个火球,落在恩接间列山,燃起熊熊大火。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白天黑烟滚滚,夜晚火光闪闪。就这样天也烧地也烧,是为了诞生祖先的烧,也是为了创造人类的烧”,有了火,万物得以复苏,从此便有了火把节。
火把节彝语叫“都则”,为祭火之意。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自然和改变自然的漫漫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目。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自汉唐起,已沿袭了1000多年。有关火把节的起源,记载和传说甚多,内容丰富、各有特色。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神俄体拉巴比赛摔跤。思惹阿比战败后上天拨弄是非,天神大怒,遂撒下众多害虫糟蹋庄稼,粮食颗粒无收,人间民不聊生。于是,英雄俄体拉巴率领人们点燃火把驱虫除害,最终战胜了天神。另一种传说是:天神恩梯古兹派喽啰到人间收取苛捐杂税被杀后,为报复放出害虫祸害人间。俄体拉巴相邀大家用火把焚烧害虫以保平安。据说这一天正好是农历6月24日。从此,彝族人民便从每年的这一天开始,举行3天的点燃火把仪式以作纪念。
在布托幻想中我度过了不眠之夜。清晨,我搭车前往拖觉镇,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看见彝族同胞扶老携幼、牵牛赶羊、骑马驾车从四面八方赶往火把场。这时,从山边走来几位盛装的一组少女,那金黄色的油布闪、黑色的三角帽、雪白的羊毛披毡、红蓝黑镶嵌的百褶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下凡的仙女,剽悍英俊的彝族小伙骑上骏马,斜戴头上的细篾编制的红缨斗笠掩饰不住他们跃跃欲试的激情。转眼之间,“黄花”遍地,人流如潮。火把场早已成为五彩斑斓的海洋。
为了欢度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相聚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彝语是“水草丰茂的平坝”。“日都迪散”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发祥地。人们载歌载舞狂欢三天三夜。馋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着吃过节的坨坨肉;爱美得阿米子(彝族姑娘)盼望过欢乐的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家山寨便忙碌起来,姑娘赶缝新衣彩裙;小伙子驯马摔跤跃跃欲试;阿衣抱着雄鸡在山野觅食;好斗的公牛不劳而获还享受阿普(彝族老人)的特殊待遇。按彝族传统习俗,火把节要过三天。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肉,妇女在家忙着煮荞馍、磨糌糍粑面,准备丰盛的节日晚餐。傍晚时分,祭毕神灵祖先,一家人围着火塘喝美酒、吃坨坨肉。这一天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每家要杀一只鸡,查看鸡舌、鸡膽、鸡股占卜来年的吉凶,并烧鸡祭祖,祈盼阖家平安、六畜兴旺。
第二天,是火把节活动的高潮。一大早,四乡八郊的人们穿戴节日的盛装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涌向青山环抱的火把场。这天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传统项目有斗牛、赛马、斗羊、摔跤、斗鸡、爬油杆、抢羊、射击、赛歌、选美、赛衣、老鹰捉小鸡、跳“朵乐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活动极富原始情趣和乡土气息。这里有美得展示、有力的角逐、有刺激的比赛,还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当夜幕降临、玄月升空的时刻,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点燃火把,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夜色中,冲天的光芒,人们舞动火把边走边唱《火把歌》:烧吧,烧吧,烧死你这吃庄稼的害虫;烧吧,烧吧,烧死病魔和瘟疫;烧吧……震天的呐喊使整个彝家山寨都沸腾了。月光下,人们手拉着手,跳起了欢快的达体舞。一把把高高擎起的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一张张火红火红的笑脸、一群群翩翩起舞的姑娘……。老人们弹琴、小伙子吹笛、姑娘们弹着心爱的口弦,人们共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到处是火龙飞舞,到处是歌的海洋,到处是舞的世界——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第三天继续前一天未完的活动。
当太阳映红了天边,渐渐西下时,阿普牵着获胜的牛、阿衣抱着不败的雄鸡、小伙子簇拥“火把美女”、阿米子紧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点燃火把举行神圣的“送火神”仪式。火把节万众欢腾的高潮来临,彝家男女老少高举心中的火把,欢庆丰收,祈祷平安,祝福吉祥。
火把节是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的“东方狂欢节”,是阿哥阿妹男欢女爱的“东方情人节”。火把节是凉山火文化的演绎,是彝族人情感、追求、审美的再现。明代文人扬昇庵对火把节狂欢之夜的盛况赞叹不已,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句:“云披红日恰含山,烈距参差競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彝族谚语形容火把节为:“苦什”(过年)是嘴巴的节日,“都则”(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此话一点不假,三天的火把节我不但看花了眼睛,同时还品尝到彝家独特的佳肴。
据当地人讲,火把节古老民俗保持得最完美、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数凉山州的布托、普格两县,是凉山火把节的中心,被誉为“火把之乡”。两县除县城过火把节外,布托县还有拖觉镇、衣蒙镇;普格县有西洛镇、螺髻山镇的火把节都是极佳的观光旅游和摄影风景线。
凉山彝族火把节不愧是火的圣典、火的诗篇。在凉山的布托我有幸目睹和亲身体验了火把节,满足了多年的好奇心。彝族小伙子火一样的激情、阿米子火辣辣的眼神令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中难忘的火把节之旅。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