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冕宁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干部形象好了,干群关系密切了,机关工作效率高了……”苏正华是冕宁县窝堡乡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说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如数家珍地打开了话匣子。
2014年2月13日以来,冕宁县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传承长征精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奋力推进红色冕宁、工业冕宁、生态冕宁建设”为主题,在全县597个基层党组织和1.3万余名党员中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冕宁县力求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突出问题导向,加强“10+3”专项整治,有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县委领导率先垂范开展辣味十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践活动得到了中央巡视组、省州督导组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热烈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传承长征精神拧紧“总开关”
冕宁是我州唯一的省级革命老区县。1935年5月,红军长征过冕宁,刘伯承元帅与彝族头人小叶丹举杯结义,留下千古佳话。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冕宁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优势,依托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富集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形式,将学习教育向深度拓展、广度推进。
精选一个活动主题,唱响“三个冕宁”主旋律。讲好一场革命故事会,高扬理想信念风帆。重走一次长征路,传承艰苦奋斗作风。分行业、分单位组织5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徒步走一次红军长征过冕宁时所走线路,亲身感受革命路程艰辛,深刻体会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自觉传承艰苦奋斗“传家宝”,坚决破除“四风”。
编印了《党的群众路线学习资料汇编》、《红军长征在冕宁故事集锦》上万份学习资料,出版《冕宁1935》、《中国共产党冕宁历史》等书籍。
组织开展宣讲活动730余场,36000余名干部群众受到教育,召开专题学习会1300余次,各级党员撰写心得体会2000余篇、专题调研报告290余篇。
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灵魂受到了触动,党性受到了锤炼,同时发现了自身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从思想上解决了“总开关”问题,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
突出问题导向“10+3”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冕宁县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州十项规定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庸懒散”、非法集资、借机敛财等“10+3”专项整治,坚决整治衙门作风、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现象,坚决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之风,坚决整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集中开展办公用房清理,县级领导带头腾退超标办公用房,977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签订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持有会员卡的承诺书。
深入开展整治国家工作人员赌博、娱乐场所高消费和巡岗查勤等专项行动。受理“四风”突出问题信访案件41件,立案查处案件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人;对33个乡镇、52家县级部门开展“庸、懒、散、奢”问题明察暗访,通报批评单位14家,批评教育5人;对7名参与非法集资的共产党员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开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族年”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年是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也是彝族一年中最喜气的节日。今年的彝族年是11月20日至26日。彝族年像汉族的春节一样,是一年中最喜气,最令人向往的节日。彝族年有很多传统的规矩,主要有:过年前一个月,就准备好一坛荞麦甘酒。过年前三天,各户人家都要劈够过年三天烧的柴禾,备够吃的米面、盐巴、豆花等。在过年前一天上午,每户人家把屋内外、院子周围打扫干净,以表示除旧迎新。同时,每家在门口前放一堆柴禾,以便过年时点火薰烟。据说,这是象征迎接祖先回来过年。大年三十天刚破晓,各家各户在简易坑灶内点燃篝火,烧着烫猪水等待杀年猪的小伙们到来。杀年猪时要分长幼,先从长辈和年长人家的猪杀起。杀猪的人到来时,主人家向他们敬上“杀猪酒”,彝语叫“乌色志”,彝族人民最爱看年猪的心、胆、胰腺、尿泡等脏腑。心代替来年的气候,捏起质地硬者说明来年天旱,质地软说明来年无涝;胆和胰腺代替来年主人的吉兆,胆液不多也不少和胰腺体无迹象是表示来年主人家吉祥如意,反之就有不吉祥的事;尿泡代替来年的庄稼,泡内尿多为来年粮丰,少就为歉收。剖好年猪后,首先割点舌苔、背溜、肝子、腰子等,烧来溶在木碗里,放到供祖灵的火塘上方的壁头吊板上敬献祖灵。开始煮肉烹饪团年,吃过团年饭后,就让孩子们给没有杀猪的人家送去煮熟的肉和饭。
彝族年被称为嘴巴上的节日,是彝族同胞在一年收获后庆贺丰收的狂欢日,以美食来庆祝是最恰当,也最热情的庆祝方式。在传统的彝族村寨里,寨里人这时爱吃“团圆饭”,从这家吃到那家,又从那家耍到这家,来来往往,欢欢乐乐,要是外民族人路过寨边,将被拉住吃够喝足酒醉饭饱后,实在挽留不住才让上路。
彝族年来临时,大家都只管尽情地玩,尽情地喝,尽情地唱。对于传统的彝家人来说,除了要提前准备好足够喝的美酒,自然也少不了各具特色的美食。彝族过年一般都要杀过年猪,按照彝家的食俗规矩,猪头要分成两半腌好,一半是留着主人家自己吃或招待客人,另一半过年后的几天内,算好吉日由女婿送给自己的岳父母。其他部位的猪肉除过年吃外,一般都将腌成腊肉慢慢吃。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