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喜德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喜德,彝语称“喜德拉达”,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彝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以彝族母语文化为背景的“彝族母语文化之乡”、“彝族漆器之乡”等文化旅游品牌,使喜德底蕴丰富的母语文化和浓郁的时尚风情走出了凉山、走向了世界。
喜德特色化旅游产业发展背景和优势喜德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成昆铁路线贯穿全县83公里,属于凉山州安宁河流域经济片区,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这里属低纬度高海拔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海拔均在3000米左右,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4.1℃,年均日照2053小时,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同时,喜德不仅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名录,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伍合大石墓群遗址”、省级风景名胜小相岭——灵关古道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登相营古堡,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公馆”,还拥有深厚的地方民族文化底蕴和具有明显的文化旅游资源基础优势,199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境对外开放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关优惠政策,更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县份之一,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背景。
喜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文化大繁荣,旅游大起色。”喜德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以及现有文化旅游项目,围绕全县文化产业“一村、一城、一基地”和旅游产业“一山、一泉、一风情”的发展思路,为全县的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大繁荣、大发展基础。
“喜德的旅游与喜德的民族文化是融入一体的,单列开来,都不是喜德的旅游,也不是喜德的文化。”喜德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马海锁古说。
“十一五”期间,全县投入1500余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24个,实施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1个,新建农家书屋47个,维修了县民族文化中心,并设计和修建了《喜德拉达》浮雕艺术墙。同时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登相营古驿站”等进行了保护性规划和完善,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喜德四合院民居(邓公馆)”进行了维修,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并成功申报了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彝族漆器列入我省藏羌彝文化走廊的优势品牌。2009年止,该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6项,州级7项,县级15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4名。旅游业对喜德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产业定位逐步提高。2010年,预计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0.8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14万元,同比增长30%。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五年中,喜德县不仅孕育出版发行了《母语的光辉》、《母语浓情》等文化产品,还培育和培养了“彝之光”组合等国内优秀少数民族歌手,对地方独有的民族特色文化也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其组织的彝族漆器精品和传承人参加的美国圣塔菲国际民间艺术商交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外重要艺术盛会,充分展示了本地民族特色文化,也搭建了与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喜德投资300余万元对小相岭景区和县城彝族风情文化小城进行详细规划,投资2700万元打通小相岭景区公路,目前已修通了16.8公里,投资6800万元打通全长70公里的旅游环线公路米西公路,制约喜德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和规划滞后问题正在缓解。
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和努力,喜德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特色品牌正在形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喜德依托自己拥有的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彝族漆器为主的民族特色产品,以阳光温泉为龙头的温泉度假旅游,以县艺术团为主的彝族歌舞表演,以小相岭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等,加上火把节、彝族年等民俗节日旅游,旅游季节正在向两端延伸,逐步扩展到了全年。
科学规划 繁荣发展目前,喜德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路子,以突出自然生态资源和彝族特色文化资源两条主线,充分利用阳光温泉这一平台、抓住小相岭开发这一重点,以成功举办“彝族首届母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三区两线’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全县旅游文化大发展。
在彝族漆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上,一是充分利用彝族漆器特色文化产业进入全省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品牌优势,抓住机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彝族漆器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二是在县内原有三家民族工艺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品牌、技术等优势资源,整合创新,组建高水平的彝族漆器工艺开发有限公司。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采取“国家项目投资为主,个人入股投资为辅”或招商引资为主的模式开发建设,形成有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在重点节庆活动上,不断提高传统节日质量的同时,力争将“喜德彝族母语文化艺术节”,打造成中国彝族年和攀西阳光之旅第一节。积极组织参加省、州安排的各项文化活动,展示独具喜德特色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在火把广场建设上,要做到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打造独具彝族特色的西昌周边精致小城,新建一个占地100亩的火把广场。
“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随时都在流逝,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而对文化的保护工程只有在该文化的生存空间实施,传统民族文化才会得到原生性地有效保护!”喜德县发改局局长杨洪说。“彝语标准音地”和“彝族漆器之乡”作为两张极具地方性的民族文化品牌,县发改局和文化旅游局将共同在喜德的米市规划建设一座彝族母语文化风情园,最大限度保护民族文化。
未来的喜德文化旅游,县委副书记、县长曲木伍牛说:“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旅游亮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喜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末建成攀西地区民族文化、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