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喜德:群众希望子女接受学前教育

喜德:群众希望子女接受学前教育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5-05-23 09:09:43 浏览:   【】【】【

课余活动的开展,为学前教育注入活力。

【镜头一】

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

语言交流顺畅 学习积极性高今年7岁的尔古医院莫就读城关小学一年级5班,家住喜德县巴久乡巴久村,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父亲尔古拉哈和母亲都是彝族,父亲文凭是小学,母亲是文盲,上一年级前在县城机关幼儿园学前班就读。

上学前班前,尔古医院莫说的是母语彝语,家中的语言环境也是彝语。上学前班后,尔古医院莫的交流语言就成为了两种,彝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相互交替使用,让这个才7岁的女孩子从小就接受了不一样的文化熏陶。

科任老师郑燕菊是汉族老师,她的语文教学成绩连续两年在同年级获得第一,她说,尔古医院莫现在的汉语表达发音很清晰,汉语表达能力和汉族同学相当,对于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和其他同学没有区别。今年尔古医院莫语文成绩考了98分,数学考了95分。

父亲尔古拉哈说,女儿爱讲卫生,说话懂礼貌,待人接物文质彬彬等行为习惯,相对其他同村没有上过学或者没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来说要强得多。

据介绍,城关小学(县城小学)现在的困难是:由于2012年“8.31”洪灾后从高山、二半山区搬迁下来的农户较多,大量的学龄儿童涌入县城,给城关小学造成生源非正常增长,造成无法避免的大班额现象,每个班级现在几乎都在60人以上;因为编制限制,师资力量明显跟不上;教室明显不够用。

【镜头二】

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语言障碍大过不了语言关 教学效果差坐在记者面前的三个彝族学生吉克伍呷莫(13岁)、巴久学英莫(12岁)、巴久阿呷(12岁),她们都是喜德县贺波洛乡中心校学生五年级的彝族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学历特征:之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直接上的一年级。

该校目前有930余名学生,学生全部是彝族,采用的是彝汉双语教学模式。2014年9月之前没有学前教育班。

“他们都没有上过学前班,在上一年级的时候,语言障碍太大,教学过程很吃力。”科任老师尼苦古尔说,这些没上过学前班的彝族孩子在读小学3年级以前,相互交流的语言都是彝语,汉语表达能力弱,学习跟不上教学课程,对于社会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滞后,生活习惯上也较城里学生差一点。

读完3年级后,他们的语言环境和行为习惯都较以前大有进步,学习上也基本上跟得上教学节奏。学习成绩也跟着上升。今年上学期他们的期末考试学习成绩是:巴久阿呷语文70分,数学60分;巴久学英莫语文86分,数学60分;吉克伍呷莫的语文考了70分,数学考了65分。

“老三显得比其他几个还聪明和好动。”贺波洛乡跃进村三组的马海克则的大女儿马海小敏现在已经在县民族中学读初三,老二马小强现在读贺波洛乡中心校5年级,老三马医生读该校学前班。在马海克则看来,今年还在读贺波洛乡中心校学前班的小儿子到期末的回家的时候,在相同的年龄段明显比马海小敏和马小强活跃,感觉上也比他的姐姐和哥哥懂事得多,而马海小敏和马小强在这个时段却显得很安静,汉语表达上更是一片空白。

学校已有7年教龄的陈荣莉老师带了3个一年级,对于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和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她的感受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汉语语言关是个障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明显弱于其他学生,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计划,行为习惯上较其他同学有距离。

通过走访,以该校(乡村小学的学前教育)为例,目前学前教育遇到的困难有:学生入学率高,教室不够用;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缺乏;任教的汉族老师在校比例太小;后勤保障不足,严重影响学前教育质量。

喜德县机关幼儿园积极开展各项课余活动。

【镜头三】

彝区群众:希望子女从小接受学前教育课堂上不敢提问作答,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唯唯诺诺,回家后却活蹦乱跳、叽叽喳喳,完全与在校时判若两人,这就是7岁孩子麦吉伍合的真实生活。

麦吉伍合现是喜德县城关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何他在校与在家的表现会出现那么大的性格反差呢?

“主要是在学校老师要求学生要说普通话或讲汉语!”提及麦吉伍合的现状,其父亲麦吉五来追悔莫及。他说因家庭原因,麦吉伍合来到城关小学以前,一直生活在二半山上,不会说汉语。一学期结束,麦吉伍合除学习成绩在班上垫底,其性格也是沉默寡言。

“但孩子回家就不一样,性格开朗,能说会道。”麦吉五来全家共五口人,他与妻子育有三个孩子,麦吉伍合在家排行老大,其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直以来,全家人都是用母语彝语交流生活。因此回到家庭,麦吉伍合倍感亲切。

看到儿子入校后的种种不适应,麦吉五来最失悔的就是在麦吉伍合入校前,没有让他接受过学前教育。

“对于高山及二半山区的彝族孩子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麦吉五来一家是喜德县米市镇人。该镇距喜德县城有30余公里,属喜德县比较贫困的彝族乡镇。现年32岁的麦吉五来虽然只有中专文化,但他就是靠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因此,在孩子们逐渐到了上学的年纪,他毅然决然携家带口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米市镇,在喜德县城专门租房子陪孩子们读书。

看到老大因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现在读书非常吃力,之后他把5岁的小儿子和3岁的小女儿也相继送入了学前班和幼儿园。同时,在家里尽量用汉语和子女说话交流。

麦吉五来说,父母再苦也不能亏了孩子们的教育。如今,他最为自豪也最感欣慰的是,虽然所挣收入不多,但先后将三个孩子送进了喜德县最好的小学和幼儿园。

在喜德县,像麦吉五来这样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全家迁移到县城生活的例子不在少数,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地公办学校已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入学需求。

【镜头四】

民办学校: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喜德县光明幼儿园从1989年办学至今已有26年办学历史,虽然学校规模越办越大,但缺老师是学校长期面临的难题。

“公办学校的教师有编制,有财政发工资,有社保、医保,有住房补贴。而民办学校教师,除了靠学校经营发放为数不多的基本工资外,已经没有能力再给老师买社保,因此学校根本留不住人。”据光明幼儿园园长陈家武介绍,幼儿园有15个班,有600余名儿童,年龄在2至6岁之间,其中98%是彝族小孩。面对还在增加的生源,幼儿园已经重新选址再建一个新校区,可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和师资。

陈家武说,要保证光明幼儿园正常教学,幼儿园应该有30名幼教老师。然而现实情况是因经费不足,该园的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总计只有30个左右。2014年,就有4名教师离开光明幼儿园,她们离开的主要原因就是嫌待遇低。可是民办幼儿园家底薄,收费不高,办学者也苦不堪言。

“民办学校在切实解决当地读书难、推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确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希望喜德县能加大民间办学奖励和扶持力度,解决民办教师的养老保险、医保、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问题。”陈家武说。

【镜头五】

坚定决心:振兴学前教育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记者从喜德县教育局了解到,喜德县现有人口20余万人,其中需要接受学前教育儿童有1万余人。喜德县有公办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8所,加上乡镇中心校及村完小的55所附设幼儿机构,全县2014新学年学前教育规模达到7222人,幼儿毛入园率为60.7%。

2012年前,喜德县学前教育主要依托城关及冕山两所公办幼儿园,其规模在1000人左右。近年来,随着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计划”项目的实施,喜德县2014年学前教育规模较2012学年4252人增长69.8%;较2013学年6064人增长19.1%。

目前,喜德县按第一轮学前教育项目建设要求,在2012至2014三年建设中,已改扩建及新建7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县机关幼儿园和冕山幼儿园,新建红莫镇幼儿园、两河口镇幼儿园、贺波洛乡幼儿园、李子乡幼儿园和东河乡幼儿园。第二轮学前教育,根据上级下达任务,将新建光明镇幼儿园、拉克乡幼儿园及尼波镇幼儿园等三所幼儿园。

目前喜德县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硬件建设严重不足、现有幼儿园布局覆盖面不全、公办幼儿园大班额人挤人现象突出,师资力量紧缺。今后喜德县要把学前教育作为重点统筹考虑,根据现实需要和教育发展需要,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其主要措施是改善基础教育硬件,合理进行校点规划,分步实施。首先从县城到重点乡镇再往乡政府所在地,分期分类进行布局,从交通便利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先行。积极争取幼儿教师编制,解决师资质量不高问题。

“如今,全县现有的学前教育已不能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也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无缝衔接。今后几年,抓好学前教育是喜德突破贫困的关键,要从根本上治理喜德贫困、走出贫困,就要抓好教育。”喜德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振兴学前教育的决心。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