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之乡--喜德
喜德概况在康滇古陆北段,大凉山与小相岭之间,蜿蜒曲折的安宁河上游,孙水河、东河、西河、热水河、尼波河沿岸,有众多村寨分布在崇山峻岭,沟谷河坝之中,这就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
喜德县城新貌成昆铁路横贯县境83公里喜德,彝语称“喜德拉达”,意指制造铠甲的地方。全县幅员2207.44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169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39593人,其中彝族占85.3%。县城位于海拔1843米的孙水河畔,成昆铁路纵贯县境83公里,设有10个火车站。
成昆铁路横贯县境登相营古堡城墙早在新石器时代,喜德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遗址、大石墓、汉墓群的出土,为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增添了新的一页;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灵关古道,曾留下许多文人骚客的踪迹;司马相如曾经此道进入凉山,察访风土人情;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率十万大军经此道北上大渡河,惨遭失败,全军覆没;一代枭雄邓秀廷借此道称霸一方、威风一时;1935年5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左权、刘亚楼率先遣部队路经此道北上抗日,留下“回彝起来成立自己的政府”的宣传标语。
登向营古堡城墙喜德风景优美,县境内有奇峰异岭相衔、冰斗湖泊相接的小相岭风光;有“纵使晴朗无雨色,入林深处亦沾花”的黑老林峡谷和瓦尔瀑布景区;有苍松翠柏、碧涛万倾、四季常绿,被誉为“创世壮举”的东西河飞播林区;有传说中玛果仙女与峨公仙子私奔殉情的则约仙人洞。曾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战的胡宗南残部负隅顽抗之地则莫溶洞,规模宏大、洞中套洞,生象万千;神秘莫测的拉克公母鱼洞河,洞深见水,但闻水轰鸣的则约响水洞,低矿化、重碳酸、硫酸盐、钙镁型,被古人赞为“云树箫疏透夕阳,温泉出峡自流香”的公塘子温泉等自然风光;还有建于明代,成为古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驿站,至今仍可领略当年的热闹繁华的登相营古堡;古濮人留下来的五合大石墓群,孙水河左岸二级台地上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可谓“幽幽一古道,执笔两司马,挥扇一诸葛,执戈蜀国军”的灵关古道“孔明鸟道”段等名胜古迹……可登攀、可揽胜、可探幽,可觅古,可游玩、可避暑。
小相岭主峰喜德景点喜德大石墓彝语称“濮苏乌乌依”,大石墓碑共42座,分别位于孙水河流域的冕山、拉克和光明等乡镇境内,现存22座。墓石长6—8米,宽0.8—1.2米,左右和后壁竖立长方形大石,墓底用碎石或沙土垫平,顶部覆盖巨石,前有一米宽的墓门,墓门用碎石封闭,墓前有一块大石作墓标。意指“濮苏乌乌”即濮人留下的大房子。相传彝族先民进入凉山地区前,“濮苏乌乌”早就在这里居住,后来彝族先民夺取了他们的地盘,从此,他们或迁移,或与其他民族融合。
灵关古道喜德大石墓新石器遗址均在孙水河左岸二级台地上,现发现的有光明镇瓦木村和拉克乡四合村,两处遗址出土的器物,据专家鉴定,属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主要有劳作、生活和狩猎工具等。
新石器古邛濮五合大石墓灵关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在我县境内的路段,北起小相岭山脊(万寿宫),经九盘营、登相营、深沟、冕山、新桥与冕宁县铁厂乡交界,长35公里,民间称之为“孔明鸟道”又称牦牛道和西驿道,后因置清溪关而改名为清溪古道,共设驿站六处,旅店数十家。西汉以来,该栈道为南方军事、商旅主道,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夷,军旅至此,强制民工,维路是修。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灵关古道全线畅通。蜀汉建兴三年(252年)诸葛亮南征,路经此道,感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为便于行军和粮秣运输对灵关古道作了整治和维修,使之更畅通,后人为纪念他,将灵山改为相公岭,故此道又名为“孔明鸟道”。为加强边防兵役,开拓疆域,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置清溪关,此道更名为清溪道。明代嘉靖18年(1539年)为顺应军、商运输朝廷饬令所辖部属,采用绕道和架桥等措施,修补了该道。唐代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撰写的《邛山来关修路记》,元代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游记》,明代余承勋所著《修复越西东路记》和《寰宇记》、《邓隽野录》等史料都记载了历届资修路概况和沿途竖的石碑及修盖的庙宇等。现在,沿古道修建了四级标美公路,沿路而上古道依稀,残缺之中仍见昔日的辉煌。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