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地震灾害的西昌地震碑林
四川西昌地震碑林位于风景秀丽的泸山上,距西昌城约七八公里,与陕西西安碑林、山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中国四大碑林。当我走进位于泸山山腰上的蒙段祠时,满眼所见的是大小、高矮、方圆不等的地震碑群,49通碑围着屋子排放,我感到丝丝凉气。那碑上记录着一座座房宇的倒塌,一个个生命的逝去,一户户家庭的破亡……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地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该断裂带是四川省境内3条主要断裂带之一,不仅规模大,影响地壳较深,并且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因之这个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强度也较大。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至公元1985年,西昌境内曾出现过3级以上有感地震约17次,烈度为10度的2次,9度的1次,8度的2次,6至7度的2次。中国地震年表记载,地震曾两次摧毁西昌城。
西昌碑林记录了曾发生在西昌的3次大地震:一是明嘉靖十五年二月十八(公元1536年3月19日)的7.7级大地震,地震时公署、民房、城墙摇倒,地陷水涌,下陷3至4尺;二是清雍正十年正月初三(公元1732年1月29日)在西昌发生的6.7级地震,所幸这次损失不大;三是破坏最严重的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公元1850年9月12日)夜间出现的7.5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2.6万余间房屋倒塌,受灾户达2.79万户,城内灾情特重,房屋大部倒塌,街道堵塞,白塔寺、清真寺、川主庙等破坏无遗,公署衙门、仓库、监狱、宗祠也荡然无存,城墙倒塌120余丈,南、北门城楼垮塌,北山、邛海一带山崩、地裂、滑坡严重,城内地裂缝宽2至3丈,长6至7丈,裂而复合夹死行人。
这3次地震碑中,数记录1850年的那次大地震的碑最多,因为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最严重,因而成为地震考古中记载地震最详细的碑群,对于地质地震考察有着重要的作用。西昌泸山瑶池宫王母宫清咸丰三年?1853年碑记述:“忽于庚戌岁?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夜地震,将殿阁甲一山者,尽皆瓦碎垣颓矣”,西昌县禹王宫清同治五年(1866年)碑记述:“奈蜀庚戌 ?道光三十年 之秋朔七之夜,陡遭地震,建城庙宇倾颓,而我庙亦在其中”;清咸丰元年(1851)年李母张太君墓碑记述:“殊庚戌八月初七夜地动之异,孺人同次媳两孙竟被其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地震预防工作,有关的工作队、物探队、地质队进入凉山调查,上世纪70年代省、州博物馆和有关院校的同志与地震部门组织了地震考古调查组,在西昌城区及其周围的几个小镇川兴、礼州等地发掘了115通地震碑,之后还举办了地震碑林展览。(宋明)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