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市陶瓦村彝族阿哲人举行祭龙大典
...
2014年3月1日至2日,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的数万彝族阿哲人在各自村寨举行了祭龙仪式。在所有的村寨中,高甸村委会陶瓦村的祭龙仪式最为壮观和独特。多数阿哲村寨,只祭公龙,而陶瓦村,除了祭公龙,还祭母龙。公龙由男子来祭,母龙由女子祭。仪式过程中伴随着占卜(又名打鸡卦)、模拟巫术、杀牲祭献、祈福、祈雨、傩舞、毕摩念经驱邪、取火种、聚餐、性别犯忌惩罚以及歌舞狂欢活动等内容环节。这一古老仪式吸引了120多位国内外的摄影家慕名远道而来。
“阿哲”为部落名演变成支系名,云南的彝族阿哲人属于历史上贵州彝族阿哲部落的后裔,阿哲部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古彝族部落,在彝族古籍文献中经常被提到和描写。约在唐宋时期,贵州彝族阿哲部落中的一部分迁徙至云南南部一带,其后人就是今天的滇南彝族阿哲人。今天居住在红河州、文山州的彝族阿哲人,人数约为十多万,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习俗传统。阿哲人民风淳朴,说彝语,穿彝装,信毕摩,讲伦理。云贵的阿哲人均传承着古彝文,但受明清时期滇南临安府彝族毕摩彝文会考制度的影响,尽管阿哲人和邻近的彝族尼苏人彝语口语差异较大,但是两个支系的古彝文却几乎一致,拥有和使用的彝文古籍的种类、内容也大同小异。
祭龙,原本为祭拜和纪念彝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阿龙”,即支格阿龙,有的彝区中又名支格阿鲁或阿鲁,受到云贵川彝族的一致认同和崇拜。远古英雄支格阿龙被彝人神化,被崇拜,云南多数彝区各支系的彝人每年都要举行祭龙活动。在云南,由于明清时期受汉文化的影响,彝族语境中的“阿龙”和汉族的“龙”混同和合流,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祭龙”。
阿哲人的祭龙一般在农历的二月初一这天举行。在陶瓦村,二月初一这天祭公龙,初二祭母龙。祭龙有严格的性别禁忌,公龙由男子来祭,母龙由女子祭。祭公龙在白天,夜晚祭母龙。从2003年,随着这一独特的习俗被外界发现,陶瓦村的祭龙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摄影家。由于有些摄影家拍摄的阿哲祭龙照片获得了大奖,因此,每年来陶瓦村摄影的客人也越来越多,2014年的祭龙仪式,外来摄影家人数达120多名,分别来自国内外不同地方的数个摄影团体。由于这一带彝族文化内涵深厚、丰富多彩,因此,以高甸村为中心的这一地区被列为了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巡检司镇高甸村彝族(阿哲)传统文化保护区”。
陶瓦村的寨门上有用彝汉文书写的对联。
三位毕摩,最左边的杨姓毕摩曾去过楚雄、昭通、大理等地主持过仪式。
杨毕摩供奉的毕摩祖师爷灵牌毕摩保存的古彝文文献,这是禳解经文。
上个世纪80年代建盖的房屋,传统的房屋结构为土掌房,目前土掌房已经很难看到。
多数阿哲人并不富裕,房屋较为简陋。
阿哲人喜欢在房屋土墙内养蜜蜂祭龙需要全村聚餐,这是聚餐用的食物。
每户出两碗米以便聚餐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