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坚守沙马拉达隧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与隧道为伴,以深山为家,和孤独做友,“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他们就是四川省总队凉山支队六中队的官兵们。在这样一个山高水寒,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内地70%,全年有120多天的气温是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他们克服恶劣的气候影响,用青春乃至生命诠释了人民武警忠诚于党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文/图 李结义
六中队的官兵们主要负责守护亚洲最长的隧道——沙马拉达隧道。该隧道始建于1959年,于1970年通车,海拔2364.2米,全长6383.3米。主要负责守护任务的是位于隧道南北口的两个排,排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战士更是每年都在换,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是每一批入驻沙马拉达隧道的官兵们都无怨无悔的驻守在这里,用青春和生命去诠释当代革命军人牺牲奉献不言苦的革命本质。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也许你不曾听说,也许你未曾见过,但他们真实的存在于大凉山深处。
1 2007年为抢救铁轨上玩耍的3岁彝族女童而英勇牺牲的一期士官欧德松。欧德松作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时刻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一名沙马拉达隧道守护兵“居深山不恋城市好风光,守隧道乐在其中做奉献”的沙马拉达精神。中队的各项劳动他都抢着干,为修建营区,需从山上背泥土到营区,他总是第一个带头,几十公斤重的泥土在他瘦弱的身躯上犹如大山一样,但他却全然不觉,由于雨大路滑,他一路跌跌跄跄,滑到了又爬起来,战友们过去帮他,他却说“没事,我的身体素质好!”战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是2007年正月的一天,欧德松在凉山乌斯河上执勤时,发现铁轨上有一名3岁的彝族小女孩正在玩耍,而在她不远处一列火车正在轰鸣驶来,她却全然不觉。在这紧急关头,欧德松不顾个人安危,迅速冲到小女孩身边,一把将其推至轨道一侧,而自己却由于来不及躲闪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2007年4月,四川省委追授欧德松同志为“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英雄已经逝去,但英雄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2 2008年一场暴雨过后,突然一声沉闷的巨响,沙北执勤点所守护的北端隧道口又发生泥石流了。只见山洪卷着沙石,从80多米高的山坡上飞泻而下,瞬间,隧道口的铁轨被沙石盖了十几米长。眼看再有25分钟左右火车就要经过这里,险情就是命令,中队长带领战士们用铁锹挖、用两手扒,手指出血了也全然不顾。经过19分钟的苦战,将盖在铁轨上的沙石清除了。这时,列车轰鸣着驶过这段险区。接着,又经过连续苦战了3个小时,终于把铁轨两旁的沙石清除干净。铁路抢修人员闻讯来到时,官兵们全累得躺在铁轨旁。铁道职工深情的把他们称为守护沙马拉达隧道的“铁道卫士”。
3 2009年被总队评为“深知兵,真爱兵”先进典型的六中队代理排长侯文明,用兄长情、战友爱帮助中队战士解决各种困难。中队战士小毛来部队当兵前,由于脾气不好,经常和同学打架,胳臂曾被打脱臼过。来到部队后,在一次训练中又脱臼了,经诊疗后,一到训练场就有恐惧心理,不愿参加中队正常训练,班长侯文明知道后主动和他结成帮互对子,并为他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训练法,经过班长侯文明的耐心帮教,不久小毛就能正常参加训练了,也赶上了同年兵的军事训练水平。平常班中哪个战士有烦心事总是愿意和他说,他也尽力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向中队党支部汇报,当兵几年来他不知帮助多少战士解决了各类困难,被战士们亲切地成为“贴心班长”。他就是这样一个视战友如兄弟,把战友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解决的人。就因为六中队有了这样知兵爱兵的好班长、好骨干,才使得一批批来到沙马拉达的战士们爱这里,奉献这里。
驻地都是彝族同胞,生活条件艰苦,常年靠吃土豆为生,仅有的一所小学也是屋舍简陋,学习用具匮乏。“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六中队的官兵们自发捐款为这里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具,亲自帮助学校修建校舍,维修学习桌椅,使这里的孩子们有了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人民战士爱人民,沙马拉达的守护兵们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奉献在大凉山的深处,从不祈求任何回报。
“远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六中队的战士们就是这样一步步的坚守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种出绚烂的花朵。长长的火车载着四面八方的旅客驶过沙马拉达,也带着沙马拉达守护兵的顽强拼搏、团结友爱、忠诚于党的铮铮誓言驶向全国各地。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
文/图 李结义
六中队的官兵们主要负责守护亚洲最长的隧道——沙马拉达隧道。该隧道始建于1959年,于1970年通车,海拔2364.2米,全长6383.3米。主要负责守护任务的是位于隧道南北口的两个排,排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战士更是每年都在换,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是每一批入驻沙马拉达隧道的官兵们都无怨无悔的驻守在这里,用青春和生命去诠释当代革命军人牺牲奉献不言苦的革命本质。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也许你不曾听说,也许你未曾见过,但他们真实的存在于大凉山深处。
1 2007年为抢救铁轨上玩耍的3岁彝族女童而英勇牺牲的一期士官欧德松。欧德松作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时刻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一名沙马拉达隧道守护兵“居深山不恋城市好风光,守隧道乐在其中做奉献”的沙马拉达精神。中队的各项劳动他都抢着干,为修建营区,需从山上背泥土到营区,他总是第一个带头,几十公斤重的泥土在他瘦弱的身躯上犹如大山一样,但他却全然不觉,由于雨大路滑,他一路跌跌跄跄,滑到了又爬起来,战友们过去帮他,他却说“没事,我的身体素质好!”战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是2007年正月的一天,欧德松在凉山乌斯河上执勤时,发现铁轨上有一名3岁的彝族小女孩正在玩耍,而在她不远处一列火车正在轰鸣驶来,她却全然不觉。在这紧急关头,欧德松不顾个人安危,迅速冲到小女孩身边,一把将其推至轨道一侧,而自己却由于来不及躲闪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2007年4月,四川省委追授欧德松同志为“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英雄已经逝去,但英雄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2 2008年一场暴雨过后,突然一声沉闷的巨响,沙北执勤点所守护的北端隧道口又发生泥石流了。只见山洪卷着沙石,从80多米高的山坡上飞泻而下,瞬间,隧道口的铁轨被沙石盖了十几米长。眼看再有25分钟左右火车就要经过这里,险情就是命令,中队长带领战士们用铁锹挖、用两手扒,手指出血了也全然不顾。经过19分钟的苦战,将盖在铁轨上的沙石清除了。这时,列车轰鸣着驶过这段险区。接着,又经过连续苦战了3个小时,终于把铁轨两旁的沙石清除干净。铁路抢修人员闻讯来到时,官兵们全累得躺在铁轨旁。铁道职工深情的把他们称为守护沙马拉达隧道的“铁道卫士”。
3 2009年被总队评为“深知兵,真爱兵”先进典型的六中队代理排长侯文明,用兄长情、战友爱帮助中队战士解决各种困难。中队战士小毛来部队当兵前,由于脾气不好,经常和同学打架,胳臂曾被打脱臼过。来到部队后,在一次训练中又脱臼了,经诊疗后,一到训练场就有恐惧心理,不愿参加中队正常训练,班长侯文明知道后主动和他结成帮互对子,并为他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训练法,经过班长侯文明的耐心帮教,不久小毛就能正常参加训练了,也赶上了同年兵的军事训练水平。平常班中哪个战士有烦心事总是愿意和他说,他也尽力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向中队党支部汇报,当兵几年来他不知帮助多少战士解决了各类困难,被战士们亲切地成为“贴心班长”。他就是这样一个视战友如兄弟,把战友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解决的人。就因为六中队有了这样知兵爱兵的好班长、好骨干,才使得一批批来到沙马拉达的战士们爱这里,奉献这里。
驻地都是彝族同胞,生活条件艰苦,常年靠吃土豆为生,仅有的一所小学也是屋舍简陋,学习用具匮乏。“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六中队的官兵们自发捐款为这里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具,亲自帮助学校修建校舍,维修学习桌椅,使这里的孩子们有了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人民战士爱人民,沙马拉达的守护兵们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奉献在大凉山的深处,从不祈求任何回报。
“远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六中队的战士们就是这样一步步的坚守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种出绚烂的花朵。长长的火车载着四面八方的旅客驶过沙马拉达,也带着沙马拉达守护兵的顽强拼搏、团结友爱、忠诚于党的铮铮誓言驶向全国各地。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