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打造县域发展最强引导力

打造县域发展最强引导力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5-11-21 15:03:46 浏览:   【】【】【

凉山日报11月20日讯(记者罗淙)宁南景星乡梓油村,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是鳞次栉比的农家乐,如今在风靡全州的藿香竹签烧烤就起源于这里。村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村星级农家乐就有好几家,村里的农家乐,搞得好的一年收入有30万。去年,他们村还被评为全州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这是宁南的乡村图景;10月,阳光下的宁南城,高楼林立的新城,街道宽阔的新区,绿荫簇拥的音乐广场,入夜,霓虹闪耀,街灯明亮,人声鼎沸。

这是宁南的城市图景。

宁南,正呈现出一幅高速发展的图景。这幅图景的起笔于宁南县的“三苦”精神,而变化最快的则源于2008年开启的思想大解放。如果从2008年那场“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发展大提速”的大讨论思想风暴算起,宁南县已经持续7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一个从城市到乡村,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进步的和谐发展。

2008年:

思想的风暴2008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实体经济,世界市场需求大规模萎缩,断崖式下坠的市场需求也波及到了我州,波及到了宁南。

也就在金融危机爆发在肆虐全球经济的时候,这一年的11月,宁南县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发展大提速”,这次大会要解决的不是经济的表象问题,而是县域发展的思想问题。

这个命题的提出,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正在肆虐全球经济的时候,是在许多地方正在为破解陡然而至的经济困境“寻访问药”的时候。宁南县委县政府,看到的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断崖”,而是看到了县域发展中干部队伍思想的“断崖”。

翻开当时干部大会的文件,看到对当时宁南县的发展是这样剖析的:“近几年来,宁南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优、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集中凸显……”、“……在全州竞相争先、速度比拼的发展浪潮中,宁南县大有落伍之势。”、“……宁南发展已经逐渐被边缘化,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些对当时宁南发展现状针针见血的评判,如同壮士断腕,在素以“三苦”精神闻名全州的宁南干部队伍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然而,现实的发展困境又让宁南县的干部开始认真思考宁南县正在的发展困境:不是资源的匮乏,而是思想的固步自封!

在这次干部大会上,宁南县提出要以思想解放凝聚力量,尤其提出了要从既有的经验束缚中解放出来,克服狭隘视野,梳理战略发展眼光;要从求稳怕乱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克服维持思想,坚决鼓励改革探索;要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克服经验主义,勇于创新发展理念。

在思想解放的命题放在全县干部面前的同时,产业发展的课题同时也摆在了全县干部的面前。

首当其冲的蔗糖产业。

宁南县曾经是我州我省着名的产糖县,蔗糖产业曾经给这个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民致富带来了辉煌,被称为“甜蜜的事业”。但在粮糖比价低,糖价低迷,甘蔗种植要求高,土地利用率差、糖厂原料匮乏,巨额亏损、设备老化的情况下,蔗糖产业应不应该收缩成为一个问题。

收缩蔗糖产业,对宁南县干部来说,首先面临的是情感上的门槛。多少年来,宁南县的干部群众在蔗糖产业上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冷不砍,热不追”,才有了宁南蔗糖才有在全省的地位。然而,面对蔗糖产业的困境,面对有限的土地等资源,宁南县的干部必须要重新思考,一味的“冷不砍,热不追”的思维定势是不是正确,准确的把握市场态势,最大限度放大资源效应,才是应该有的思维方式。

蔗糖的产业开始淡出宁南县,而蚕桑茧丝绸产业开始做大做强,冬季马铃薯等新兴产业进入了宁南县的支柱产业序列。

思想解放的命题,变成了产业调整的作业。七年后的今天,宁南的茧丝成为爱马仕等国际奢侈品牌的用料,茧丝绸产业突破了茧丝的主业,开发出了冬桑凉茶等附属产业。

10月6日,记者采访到了刚刚忙完农活的披砂镇码口村的张德琼,她对记者说,以前她在外面打工,现在在家里养蚕。

“我现在养蚕三四十张,再加上育苗近两百张,一年靠养蚕还是有十万的收入了。”而像张德琼这样养殖规模的蚕农,在宁南县,只是中等。

在四川省蚕业协会秘书长陈佑伟看来,宁南打造“世界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是有强大实力和基础的。到2020年,宁南将形成年产生丝4000吨、绸缎3000万米、蚕丝被和真丝家纺100万床,丝绸服装、丝绸制品100万件的生产能力,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宁南”的原产地品牌国际影响力。

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产业的新生。

作风:

发展的实践在宁南县的干部中,流行着一句话:“干部干部,带领干,领头干!”

10月29日,记者见到宁南县华弹镇书记江浓华时,他正在翻开手机里的微信。微信里面,下村的干部正在向他报告水库的蓄水情况和冬季马铃薯的种植情况,每个工作信息都有实地拍摄的照片。

在宁南县,基础的乡村干部都建立有工作微信群,最早探索出这条经验的是白鹤滩镇,去年七月,他们建立了镇干部微信工作群,全镇40多名镇村干部全部在这个群里。“每天镇村干部到哪里、做什么工作、成效如何,都在群里反映,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突发情况也能通过图片和文字,甚至是小视频的方式,及时、直观地反映给分管领导,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镇党委书记张振宇说。

思想解放和作风建设是相伴而行的发展动力。解放思想是指明方向,转变作风是强化思想的执行力。在宁南县,作风的转变始终和发展紧扣在一起,以工作实绩来考核干部的作风,以发展业绩来带动干部的作风。

在江浓华的办公桌上,摆着几本书,其中一本是《赢在执行力》,这本书,记者在宁南县许多干部的桌上都看到过。这是县委要求全体干部必读的一本书,而他们真正的执行力则是在田间地头,在工作岗位的实践中。

“当一个基层乡干部,什么都要懂。”江浓华有些自豪地说:“我们的干部可以和烟农一起摘烟花,可以和蚕农一起搞小蚕共育,打桑叶。干这些,他们都是行家里手。”

“不懂不行,不懂不仅仅是村民们看不起你,关键是无法推动工作。”

“三苦”精神是宁南县干部作风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如今正在嬗变。宁南县给干部作风立出了六条标准:树立终身学习的作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部超前思考的动力和干好工作的能力;树立勇争第一的作风。敢于“亮剑”打硬仗;树立发展为重的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从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一件事情抓起;树立务实肯干的政府,带头实干,带领实干,用实干说话;树立雷厉风行的作风,紧盯工作不放松,用效率产生速度,用速度决定位次;树立开拓创新的作风,走创新路,干创新事,出一流业绩。

“六风”建设,成为宁南干部“三苦”精神的升华。

“光‘苦’不行啊,还要知道怎么‘苦’。就是要会创新工作。”宁南县委组织部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明年,明年六月欢迎你到我们乡来看看,那个时候,我们乡36公里的环乡公路就全部通车了。”新华乡的蒋书记对记者说。

“我们27万元一公里的投入,许多人都不相信。”华弹镇的江书记对记者说。

宁南县的乡村公路建设由于建设进度快、投入省、质量好而成为全州的典范。而这后面,却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故事。

白鹤滩镇是离宁南县城较远的镇,这个镇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发现水泥搅拌的分散作业不仅造成工程投入成本居高,而且质量也无法保证,镇党委一班人开始思考如何既能够保证质量,又能够降低成本的施工方法。他们想到了现在城市建设中常用的商品混凝土。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混凝土集中拌合,首先可以保障质量,而且,从表面看,建混凝土拌合站,提高了成本,但从整个建设工程看,又会大大降低分散拌合带来的高成本投入。于是,这个镇建起了全县第一个通村公路的混凝土拌合站,效果明显。很快,这个施工方法就在全县推开。而在全县的层面上,县又实行了砂石原材料向施工方免费提供,如此,一套宁南县通村公路的建设模式逐渐成熟。

在发展中转变干部作风,在实干中铸就干部作风。宁南县的干部作风就如同坚固的通村公路,坚实、平整,直通基层。

从思想解放到干部作风转变,宁南打造出发展最强引导力。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