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培养凉山“永久牌”教师
11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支持凉山州教育扶贫项目贷款签约仪式举行,在双方签署的24亿元贷款合同中明确指明贷款用途:用于全州新建450所幼儿园和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项目建设。
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升专”后的校名,据了解,凉山州将贷款中的10.3亿元投向这所学校,其背后是一个宏大战略——实行教育人才的本土化。
一方面,明年内,凉山州要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和新建450所乡镇幼儿园,据凉山州教育局估计,约需要幼儿教师1.8万人。另一方面,凉山州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即使是专门为基层而招聘的特岗教师,每年流失率也非常高。
“一方面是老师留不住,一方面又迫切需要老师,解决的路径在哪里,那就是培养本土化的教师。”凉山州教育局局长谢宁说。
教育人才本土化的重任为什么会落在凉山民族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凉山民师校”)上?它又如何承担起这个重责?
为什么是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因为有四大优势
11月6日,在两间简陋的舞蹈教室,近百名学生正在认真上舞蹈课。“即便在目前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会把课程开足,不会因为设施简陋让学生落下一堂课。”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办公室主任杨凯说,因为教室不够,所有的班级都是轮流使用舞蹈室。
这正是凉山民师校的特色,悠久办学历史沉淀的厚重与从容。
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校长余建忠认为,凉山州要培养本土化的小学、幼儿教师应主要依托凉山民师校,因为该校有四大优势。
其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凉山民师校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级重点师范学校,是全省规模较大的一所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师范学校,学校拥有近60年的师范办学经验。
其二,学校的彝汉双语教学特色。该校学生70都是彝族学生,即便不懂彝语也可通过在校学习,具备简单的彝语沟通能力,从而胜任“彝汉双语”的教学工作。
2011级大专3班的学生张枫雨来自美姑县,虽然不会彝语,但是因为身边大多数都是彝族同学,目前她掌握了简单彝语。“教幼儿,问题不大”。张枫雨说,她是学前教育专业,学校为该专业开设了学前教育心理学、卫生学、舞蹈、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该校教务主任禹云建介绍,学校实行“教育见习向上”、“教育实习向下”等措施,让毕业学生一上岗就能胜任幼儿园或学校的教学工作。
其三,学校长期以来坚持多元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能写会画、能说会做、能唱会跳、能弹会导”,让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成为真正的“万金油”。
其四,与其他高等师范院校相比,凉山民师校的学生多数都有扎根凉山的愿望,能成为凉山“永久牌”教师。“因为学生都是凉山本地人,在家门口就业是最理想的状态。”余建忠说,四大优势齐发,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是承担教师本土化重任的不二选择。
该校培养的学生好不好用?
各县市一片叫好声
10月11日,甘洛县新市坝镇木古足村幼教点,木古足村幼教点汉语辅导员阿呷铁石正在陪孩子们玩游戏,一招一式,都充满童趣。阿呷铁石说,2014年她毕业于凉山民族学校幼教专业,是甘洛县本地人,家里距离幼教点仅十几分钟路程,毕业后原本在私立学校当幼儿教师,当甘洛县招聘“一村一幼”教师时,她报名后被招聘到这个村幼教点当辅导员。
无独有偶,几公里外的石海乡则俄村幼教点辅导员伍芝毕业于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该专业正是凉山民师校在甘洛所设的教学点,与阿呷铁石一样,她也是甘洛县本地人。“双语辅导员工资每个月2000元,比私立幼儿园的1800元要高点。”伍芝说,幼教点离家也不过几分钟路程,县上解决了住宿,配备了食堂做饭,平时住校,周末回家,离父母近,工资也还不错,她会在这里待上好几年,锻炼好业务能力。
据甘洛县教育局统计,在首次招聘的22名幼教辅导员中,有17名来自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此次开设幼教点时间非常仓促,一定要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才能马上胜任。”甘洛县教育局局长朱德贵说。
甘洛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昌联说,幼教辅导员要求必须懂彝语,凉山民师校学生正好具有这个优势,且不少都是本地人,流失少,沉得下心,待得住,留得下,同一个老师长期教学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凉山民师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万金油’老师,什么都能教,什么都会。”昭觉县教育局局长吉色方森说,不少村教学点因为教师不足需要复合式教学,凉山民师校培养的学生正好具备,为了吸引凉山民师校的优质资源,昭觉县曾经打算与该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教师工作,为该县输入人才,后来因为编制问题而搁浅。
一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这样形容,凉山民师校学生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砌得牢固。据统计,凉山民师校建校以来,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近5万多名各类人才,其中幼教毕业生3000余名。
将如何担起这个重任?
升格专科,增设彝族文化元素
随着凉山州“一村一幼”和450所乡镇幼儿园的建设,未来3年,仅这一块就需要约1.8万名教师。凉山民师校如何对接需求,将这1.8万个就业岗位纳入囊中?“升专加增设彝族文化元素内容。”余建忠说,2012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形成《关于报送四川省“十二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的函》,将学校筹建设置纳入“十二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这意味着,凉山民师校将从一个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建成后将以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为补充,突出师范性和民族性两大特色的“一体两翼”有特色的知名学校。
目前,升专工作进展顺利,凉山州已经同意在西昌市教育园区规划建设,筹建工作已进入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州委、州政府已明确要求筹建设置工作明年之内必须完成,2017年开始招生。”谢宁说。
身份即将发生转变,学校的宗旨始终不变,为凉山州培养本土化的各级人才,特别是教育人才。
“随着‘一村一幼’和乡镇幼儿园的建设,我们的课程设置将有更强的针对性。”余建忠说,针对幼儿是彝族孩子,第一,学校将会加大彝语课开设力度,让所有学生毕业后使用彝汉双语教学。目前,学校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学前教育所用的部分教材编成彝汉双语版本。其次,将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学前教育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中,让彝族文化元素出现在每一堂课上。第三,积极争取与各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各地培养更加优质的师资,也为学生开拓更宽的就业渠道。
“与时俱进,不忘本心,立足凉山,为凉山培养‘永久牌’的本土教师。”这是该校的一贯宗旨。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
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升专”后的校名,据了解,凉山州将贷款中的10.3亿元投向这所学校,其背后是一个宏大战略——实行教育人才的本土化。
一方面,明年内,凉山州要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和新建450所乡镇幼儿园,据凉山州教育局估计,约需要幼儿教师1.8万人。另一方面,凉山州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即使是专门为基层而招聘的特岗教师,每年流失率也非常高。
“一方面是老师留不住,一方面又迫切需要老师,解决的路径在哪里,那就是培养本土化的教师。”凉山州教育局局长谢宁说。
教育人才本土化的重任为什么会落在凉山民族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凉山民师校”)上?它又如何承担起这个重责?
为什么是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因为有四大优势
11月6日,在两间简陋的舞蹈教室,近百名学生正在认真上舞蹈课。“即便在目前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会把课程开足,不会因为设施简陋让学生落下一堂课。”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办公室主任杨凯说,因为教室不够,所有的班级都是轮流使用舞蹈室。
这正是凉山民师校的特色,悠久办学历史沉淀的厚重与从容。
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校长余建忠认为,凉山州要培养本土化的小学、幼儿教师应主要依托凉山民师校,因为该校有四大优势。
其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凉山民师校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级重点师范学校,是全省规模较大的一所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师范学校,学校拥有近60年的师范办学经验。
其二,学校的彝汉双语教学特色。该校学生70都是彝族学生,即便不懂彝语也可通过在校学习,具备简单的彝语沟通能力,从而胜任“彝汉双语”的教学工作。
2011级大专3班的学生张枫雨来自美姑县,虽然不会彝语,但是因为身边大多数都是彝族同学,目前她掌握了简单彝语。“教幼儿,问题不大”。张枫雨说,她是学前教育专业,学校为该专业开设了学前教育心理学、卫生学、舞蹈、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该校教务主任禹云建介绍,学校实行“教育见习向上”、“教育实习向下”等措施,让毕业学生一上岗就能胜任幼儿园或学校的教学工作。
其三,学校长期以来坚持多元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能写会画、能说会做、能唱会跳、能弹会导”,让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成为真正的“万金油”。
其四,与其他高等师范院校相比,凉山民师校的学生多数都有扎根凉山的愿望,能成为凉山“永久牌”教师。“因为学生都是凉山本地人,在家门口就业是最理想的状态。”余建忠说,四大优势齐发,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是承担教师本土化重任的不二选择。
该校培养的学生好不好用?
各县市一片叫好声
10月11日,甘洛县新市坝镇木古足村幼教点,木古足村幼教点汉语辅导员阿呷铁石正在陪孩子们玩游戏,一招一式,都充满童趣。阿呷铁石说,2014年她毕业于凉山民族学校幼教专业,是甘洛县本地人,家里距离幼教点仅十几分钟路程,毕业后原本在私立学校当幼儿教师,当甘洛县招聘“一村一幼”教师时,她报名后被招聘到这个村幼教点当辅导员。
无独有偶,几公里外的石海乡则俄村幼教点辅导员伍芝毕业于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该专业正是凉山民师校在甘洛所设的教学点,与阿呷铁石一样,她也是甘洛县本地人。“双语辅导员工资每个月2000元,比私立幼儿园的1800元要高点。”伍芝说,幼教点离家也不过几分钟路程,县上解决了住宿,配备了食堂做饭,平时住校,周末回家,离父母近,工资也还不错,她会在这里待上好几年,锻炼好业务能力。
据甘洛县教育局统计,在首次招聘的22名幼教辅导员中,有17名来自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此次开设幼教点时间非常仓促,一定要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才能马上胜任。”甘洛县教育局局长朱德贵说。
甘洛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昌联说,幼教辅导员要求必须懂彝语,凉山民师校学生正好具有这个优势,且不少都是本地人,流失少,沉得下心,待得住,留得下,同一个老师长期教学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凉山民师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万金油’老师,什么都能教,什么都会。”昭觉县教育局局长吉色方森说,不少村教学点因为教师不足需要复合式教学,凉山民师校培养的学生正好具备,为了吸引凉山民师校的优质资源,昭觉县曾经打算与该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教师工作,为该县输入人才,后来因为编制问题而搁浅。
一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这样形容,凉山民师校学生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砌得牢固。据统计,凉山民师校建校以来,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近5万多名各类人才,其中幼教毕业生3000余名。
将如何担起这个重任?
升格专科,增设彝族文化元素
随着凉山州“一村一幼”和450所乡镇幼儿园的建设,未来3年,仅这一块就需要约1.8万名教师。凉山民师校如何对接需求,将这1.8万个就业岗位纳入囊中?“升专加增设彝族文化元素内容。”余建忠说,2012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形成《关于报送四川省“十二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的函》,将学校筹建设置纳入“十二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这意味着,凉山民师校将从一个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建成后将以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为补充,突出师范性和民族性两大特色的“一体两翼”有特色的知名学校。
目前,升专工作进展顺利,凉山州已经同意在西昌市教育园区规划建设,筹建工作已进入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州委、州政府已明确要求筹建设置工作明年之内必须完成,2017年开始招生。”谢宁说。
身份即将发生转变,学校的宗旨始终不变,为凉山州培养本土化的各级人才,特别是教育人才。
“随着‘一村一幼’和乡镇幼儿园的建设,我们的课程设置将有更强的针对性。”余建忠说,针对幼儿是彝族孩子,第一,学校将会加大彝语课开设力度,让所有学生毕业后使用彝汉双语教学。目前,学校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学前教育所用的部分教材编成彝汉双语版本。其次,将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学前教育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中,让彝族文化元素出现在每一堂课上。第三,积极争取与各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各地培养更加优质的师资,也为学生开拓更宽的就业渠道。
“与时俱进,不忘本心,立足凉山,为凉山培养‘永久牌’的本土教师。”这是该校的一贯宗旨。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