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改革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2015改革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
11-18
读《改革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改革到了深水区和危险区”是我们常常听到观点,因为改革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和民族未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国家大事,也是群众大事,抓住了改革热点,也就抓住了群众的思想热点。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哪些问题?热点难点是什么?有什么改革举措?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把《改革热点面对面》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不但了解该书的编辑由来,加深了对我国政府改革措施的理解,更是坚定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我要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我要主动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改革热点面对面》是为了学习贯彻好十八届三中精神、深入回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而形成,选取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等10个问题,同时,还将上述10个问题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四个层次为我们剖析了问题的本质、缘由、观点和对策,最终形成《改革热点面对面》一书。该书紧密联系全面深化改革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所选的10个话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连接群众利益的关键点。书中一改往日政府文件式的刻板严肃风格,采用文风清新简洁、用词贴近生活的方式,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阐释,有效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让老百姓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该书的第一个话题,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现在社会,复杂多变,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选择增加又充满焦虑,怎样才能明晰社会的最大共识,如何找到和谐的精神家园,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应运而生。
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24个字“太高大尚”了,这是国家才操心的事,跟咱们老百姓关系不大。认真阅读此书,你就会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让我们受益而不觉,失去则难存,我们一生都在接受这些观点的引领和滋养。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比如:每当谈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优越物质现状时,你是否会“羡慕嫉妒恨”?想起国内一些落后状况时,你是否是“知耻后勇”,想艰苦奋斗,想奋起赶超,想让自己的祖国早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改革的方向准则,是人们的诉求和期待。你可见:在个别人败坏社会风气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大多数人的强烈谴责;在少数人想利用“潜规则”为自己谋利的时候,人们却更加对“潜规则”深恶痛绝?你敢说“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不是社会的共同秩序和价值取向?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人们的道德规范,是贯穿改革的灵魂。古代从《乐羊子妻》到《曾子杀猪》,从《程门立雪》到《移木建信》,现代从无数个“感动中国人物”、“杰出青年”,到“最美乡村教师”、“见义勇为模范”,每一个模范事迹都有力证明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利剑,是驱散道德迷雾、医治道德病痛的良药,我们滋养心灵和道德的“栖息地”,只有大力加以弘扬,才能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做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做为一个价格工作人员,我们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精神上有何归处?工作上如何着着手?个人认为,首先要让这个价值观在自己思想和心灵里扎根。习总书记比喻说“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第一个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第一颗扣子”,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就是“剩余的扣子”,只有做到思想上内化于心,让它在灵魂驻足并指导行动,才能在行动上外化于形。当我们严以修身、学习科级文化和业务政策知识,我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当我们严以律己、以德为先搞志愿服务时,我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当我们严以用权、明辨是非、反对“四风”时,我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当我们扎实做事、踏实做人、维护百姓利益时,我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也许你会说“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政治家和大人物们’的事,我人微言轻力不从心”,其实不然,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是我们这些“小人物”合力凝聚成的,它涵化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落脚在人的一言一行。当你勤俭节约,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你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你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与人为善,无私奉献时,你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你孝亲敬老、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时,当你尊长爱幼,感念长辈关爱之情时,当你尊敬师长,感念师长培养之情时,你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每一个人能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事情做起时,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道德洪流,只要形成社会合力,定能夯实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铸牢整个国家的精神家园。
《法制热点面对面》读后感
建设法治中国,是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法治建设目标。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目标既定,如何推进就成为重要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怎么建设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少人把西方国家的法治道路拿来比较中国的法治道路,其实这根本就是不对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的法治目标,必须探寻一条符合中国自己的法治建设道路。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基础,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事实证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须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把宪法摆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心位置,并提出健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和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确立了国家宪法日。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亮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中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居于五大体系之首,足显其重要性和源头地位。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立法领域的问题不少,有些还比较突出。比如法律针对性、可操作性、可遵循性不强,层次低、刚性不足,不协调、不配套甚至矛盾冲突,立法进程常因部门争执而被拖延、甚至搁浅,等等。总体来看,法律法规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不够,立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与立法部门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有关,但深层次的原因是科学、民主的立法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善治,根本途径就在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就在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严格执法。
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要接受国家法律和党规党纪的双重约束。所以,必须牢固树立“党纪严于国法”的意识,让“党纪严于国法”成为一个常识、一种共识。具体来说,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纪、遵守国法,恪守党员本分,不干出格事,不讲出格话,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源于查字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