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心得体会
习马会心得体会
=======
11-18
篇一:
11月7日,“习马会”如约而至,两双厚实的手掌,穿越66年的时间,跨越台湾海峡的空间,长达80秒紧紧握在一起,闪光灯将二人的剪影透射在暗黄色的幕布上,炎黄子孙的形象格外清晰。请允许我用如此诗意的语言描绘下午三点发生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的这一幕,两岸隔绝半个多世纪,从法理上来讲,两岸尚未签订和平协议,仍然处于非和平状态,无论从历史还是未来的角度来衡量,“习马会”都具有开拓意义,是里程碑。
习马二人握手,我不自然地就想到了尼克松跨越太平洋和周恩来紧握双手,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是血脉同源的兄弟。所谓历史定位,自由后人评说,习马二人的眼光都意在长远,建立两岸领导人良好的沟通,管控分歧,维持台海和平,至于所谓的终极统一问题,依旧是四个字,水到渠成。
讲几点通过传媒看“习马会”得出的个人观察。
第一,两人同时往会见厅的中间位置走,习走得慢,马走得快,但习比马更早伸手,而且两人最终握手的地点显然不在中间,而更偏向习的一方。给人的错觉是,习在等马过来,而不是两人同时走向对方。我想,这不是电影镜头的设计,不存在任何刻意的隐喻,但能看出习的主动和大度,马的急切和真心,如果非说有一点寓意的话,便是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陆一方,政经军实力使然。
第二,央视播出的主机位镜头不知道是否是转播当地媒体的,镜头不稳,而且推拉很急剧,缺少大事件直播的专业素养。不知道直播画面的声音里,为何会有日语解说(如果没听错的话)乱入,很明显能听出解说词是“习近平主席、马英九总统”,这样的措辞破坏了双方约定的气氛,在现场这样解说的这位新闻工作者很不识趣。中国人讲的“闷声发大财”,你晓不晓得啊?
第三,要说直播技术的话,真是可以放开吐槽了,央视又一次让我们体会到只有更烂没有最烂,胜利日阅兵的直播已经让人无比失望,这次“习马会”的直播只能叫人呵呵哒了。不直播马英九讲话,可以理解,这肯定不是央视领导能决定的问题,但两人握手时单一的画面和乱入的前景无法理解,而两人会谈现场的画面甚至模糊到看不清人的五官,镜头天旋地转,乱剪乱切都发挥到极致了,还能更糟吗?央视当然会有一万个理由,可是“习马会”历史时刻能有几次?在国内,央视有媒体特权,一出了国就好像离开温室的花朵,根本经不起检验,什么叫有国际范儿的大台,看看凤凰咯,甩你一百条街。
第四,习马两人会谈开场部分的致辞风格有别,习的比较宏观和较概念化,马的比较具体而富有文采,这是双方政治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当然“文胆”的水平也不一样。个人更喜欢马的讲话稿,相信多数人也是同感,所以,在政治活动去神秘化,政治家接地气,政治语言平民化表达等诸多方面,我们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第五,会面结束之后的记者会对比鲜明。大陆,国台办张志军主任,照本宣科,陈词滥调,我差点听睡着,而且提问环节的三个问题“排练”成份太明显,浪费了大好的提问机会,没有给国际媒体提问机会,缺乏大国的包容心。台湾,马英九率领与会人员全员出席,没有重复所谓曝光的“通稿”,而且即兴发言,回答提问和互动占据了记者会的大部分时间,多家台湾和国际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而媒体的提问也十分具体和有针对性。我们的官员讨厌面对媒体,不善于利用媒体树立自己的政治形象,当然,善于的那位已经住在秦城好几年了,照本宣科的套话、官话、废话,普通受众已经忍受够了,言之无物的语言无法适应今天中国的社会心理。我们的最高领导人,每五年才会亲自主持一场记者会(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媒体见面会),而且没有提问环节,这显然不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而台湾领导人是在频繁选举和媒体无孔不入的监督下锻炼出来的,显然更能懂得老百姓更容易接受怎样的表达方式。
据说晚宴上,马喝醉了,被工作人员搀扶着上车前往机场。这个细节挺有意思,就像神交已久的两位侠客,相逢以后必然互诉衷肠,推杯换盏间难免流露一些非政治语境里的真心话,但愿习马间的这些真心话能让未来两岸民众的心离的更近一些。
残酷的战争必须不能重演,骨肉之间再也不能互相残杀,所以,台独和强力统一都是危险的。
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给两岸一些时间,哪怕十年、二十年,哪怕还要用几代人去弥合分歧和误解,只要是温和的而不是激进的,两岸之间的距离一定是更近而非渐远,历史总是大势所趋的,统一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两岸和平、安宁,人民自由、幸福。
篇二:
习近平和马英九即将在新加坡会晤。本来,中国-新加坡建交25周年,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是一次礼尚往来的例行访问,但加出这么一出习马会,立刻成为大事件。
台海现状是国共内战未决的产物。台湾官方对两岸统一的立场从两蒋时代的反攻大陆转变为现在的暧昧不清,台湾民间(尤其在年轻一代中)的独立认知高涨。尽管两岸在经贸联系上越来越紧密,两岸的心理距离反而在加大。在当前选战中,民进党有胜出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习马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大陆方面一直是希望推动和统的,但也在军事上准备了必要的手段,时刻准备粉碎武独。台湾方面则摇摆不定。在显性独立的路被大陆武装反独的态势压制住后,不断在隐性急独和最终统一之间摇摆。马英九算“遥远的统派”,认同一个中国(尽管定义与北京不尽一致)和最终统一。他是在最终统一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台湾领导人,在这一点上值得肯定。但马英九不是一个能干的领导人。由于内政外交种种原因,马英九的政治声望从当选时的如日中天跌到现在的惨状,国民党的行情也跟着跌价。这其实不是从马英九开始的,也不完全是马英九的个人问题,而是有深刻的党内党外政治和历史原因第。国民党已经烂根烂心,只有烈火重生才有希望。在马上要到来的大选中,国民党获胜的希望渺茫,民进党很可能再次上台。
民进党领袖蔡英文是比陈水扁更精明的政客,她擅长在民进党的台独理念和台湾及国际政治现实中寻找可操作的落力点,积攒了很多人气,也得到美国的“谅解”。蔡英文早就宣称,民进党政府将保持台海现状,但对台海现状的含义语焉不详,对两岸关系尤其强调“没有预设政治前提”,同时为隐性急独和缓独留下空间。她是比陈水扁更具威胁的台独领导人,但不留空间的是她绝对不会在最终统一的道路上前进一步。大陆不怕拖,也不怕变。1996年李登辉上台的时候,这是急性台独最可操作的时机,也是美国军事干预门槛最低的时候。这个窗口已经关闭了,新近的兰德报告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理想情况是设法缩短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加速最终统一的过程,但这是一个长期工作,急不得,眼下可以做的是在政治上设置倒退的路障,确保台湾当局不能轻易从现状实质性后退。
台湾方面说,这次习马会是应大陆方面的邀请,而且准备时间很短。两岸都在最后一刻才对外宣布,不留给民进党多少时间做出反应,美国也只有谨慎乐观。这里有几个用意:
1、
马英九只有6个月任期了,民望不断走低,现在宣布这个事情对马英九个人、对国民党都没有太大的现实好处,但确是马英九青史流芳的机会,可能成为他最大的政治遗产,也打造了“只有国民党才能与共产党对话”的印象,限制民进党未来的政治空间。但在运作中,既不给民进党反对的机会,也不给国民党内反对派机会,突然袭击,既成事实。这不尽符合透明化的民主程序,但政治可操作性高多了。不要说这是专制政治的特色,基辛格、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候,也没有早早跟美国国会打招呼,日本等盟国更是到尼克松的飞机在北京落地时才知道的。
2、
蔡英文对“维持现状”始终语焉不详,试图玩文字游戏和争取操作空间。北京则试图堵死她的台独操作空间,不让她玩弄文字游戏。台湾方面说,马英九与习近平在新加坡是“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不会发表联合声明”。但两人在意义如此重大的历史性会唔中,不会只是切磋茶饭和谈论天气。事实上,这样的高层会晤都是有工作层面事先接触,确立内容底线,而不是即兴发挥的。在没有可能达成某种具有相当意义的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会唔。对于习马会最后会谈出什么,只有到时候才知道,但一定对未来两岸关系具有界定意义。没有成文的签字文件不要紧,中国人向来对这不大看中,君子之言就够了,尤其在如来佛有强势手掌背在背后的时候。这正是蔡英文最忌讳的,习马会的君子之言给蔡英文的“对等、透明、无政治前提”的两岸立场带上了紧箍咒。她还强调:“一个现任的总统不应该限缩将来民意的空间。在未来总统也要记住这句话,同时也希望这次的马习会整个磋商的过程,相关信息与数据可以公诸于世,让大家有个审酌机会。”马英九也是民意选出来的,现任总统如何行事,这就由不得她了。
3、
台湾民间不乏反对最终统一的势力,习马会不符合他们理念中的民主过程只是借口。马英九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他在行使民意授予的权力,不因为他的行动不受部分利益集团的反对就不民主了。但对台独力量来说,此事除了脱离“掌控”外,倒也不好直接地公开反对,顶多只能指责过程。马英九说要帮助建立制度化的两岸领导人(互称“先生”,而避免任何官方身份,这是符合内战双方领导人谈判时的惯例的)会面机制,还要为未来领导人会晤常态化铺路,这也是在为蔡英文下药。如果此事制度化了,蔡英文又拒绝接受“政治前提”(对于台湾来说,就是一中两表)而导致未来会晤流产,这对蔡英文是不可承受之重,是她在直接破坏台海和平的基础;但要她接受“政治前提”,这就违反了民进党的根本理念。习马会开了一个先例:大陆把台湾当作实质性政体对待,马英九代表的不再是国民党,而是台湾这个政体。因此,习马会的结果不是两党的结果,而是两个政体之间类似国际协议那样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汪辜会谈中“一中两表”那样见解性的东西。这有违北京的传统立场,但是对台海现实的一个承认。
4、
台湾方面说,此事知会美国了,但美国在习马会的问题上没有任何角色,这应该是真的。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不管是在叙利亚、苏丹还是乌克兰,美国都把自己当作理所当然的领导人,至少是有权威的调解人,唯独在中国周边问题上连桌子都上不了,而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安全政策最大的热点大多与中国有关。习马会是北京推动的,台北接受,整个过程没有美国任何事。美国在习马会问题上不仅没有发言权,连影响都没有了,只有表示谨慎乐观的资格。这耐人寻味。美国要推动北京,肯定被北京直接顶回去,根本没有美国推动的余地;美国要推动台湾,没有北京的默许,推动了也白推动。现在只有被动地接受习马会,在重大世界事务上,很少有美国如此被动的情况,即使是亚投行,美国都有鼓动盟国不要参加的运作余地,但在习马会问题上,美国竟然彻底地连插话权都没有,难怪美国也希望台湾在两岸问题处理上透明化、民主化,换句话说,让美国也有发言的机会。这一进程可能会对美国未来的台海危机决策也有影响,美国不会接受自己被卷入没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危机。
台北在习马会问题上是被动的,无力主动推动,但乐见其成,只有北京才有实力实质性推动。在时机上,北京抢先提出习马会,时间不等人,乘马英九还在台上,赶紧把两岸态势冻结下来,在背后挖上一条深沟,敢后退必然掉进沟里,把自己埋进去。至于当前的台湾选战,应该不在考虑的范围里。实施上,考虑到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心理距离和习马会的“非民主过程”,习马会可能成为朱立伦的票房毒药。事实上,不出意料的话,国民党基本上输定了,现在要做的是给民进党画地为牢,没有国民党多少事。当然,离会晤还有两天,历史最终会怎么写下这一笔,很快就要见分晓了。
源于查字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