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2亿贷款 凉山借银行之力建成615个彝家新寨
43.52亿贷款 凉山借银行之力建成615个彝家新寨
5月27日,记者从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自2010年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以来,到2012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计投入建设资金43.52亿元,建成彝家新寨615个,让4.93万户、24.66万名农村贫困群众喜迁新居、入住新寨。同时,凉山州还在2010和2011年相继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和“百乡千村”新村建设工程,到2012年末全州已建成安宁河谷新村342个,覆盖农户3.93万户。今年凉山州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彝家新寨建设暨产村相融工作,计划建设新寨新村487个,惠及5.55万户、18.51万名农村群众,其中建设彝家新寨209个、安宁河谷新村249个、木里藏区新村29个。
据悉,为支持大小凉山彝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改善彝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试点,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个意见、两个规划”,把彝家新寨建设暨产村相融工作作为集中解决彝区贫困问题、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惠及大小凉山彝区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凉山州彝家新寨建设暨产村相融工作得以取得重大突破,是与各级银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2010年前,凉山州银行业机构累计向1.38万户农村贫困群众发放彝区“三房”改造贷款2.23亿元。自彝家新寨和新村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各银行业机构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累计向1.39万户农村群众发放彝家新寨新村建设和产村相融贷款44.37亿元,其中彝家新寨建设贷款0.91亿元,新村建设贷款3.97亿元,产村相融贷款39.49亿元。2013年到2015年,预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将授信165.6亿元支持凉山州彝家新寨、安宁河谷新村建设以及产村相融发展。
昭觉县普诗乡四呷村辖3个农牧服务社,共有农户数432户,人口152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新村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投入、捆绑项目、昭觉县农村信用社贷款和农户自筹四个部分构成,建设方式一般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2010年至2012年期间,昭觉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对471户农户发放贷款609万元,其中彝家新寨新建45户、改建12户,共发放贷款114万元。彝区腹心地借银行之力且让彝寨换了新模样。
经济条件较好的安宁河流域彝寨向更高目标迈进。德昌县麻栗镇新塘村是彝族聚居地,自启动彝家新寨建设工程至今,共建设新村4个社。所有新村建设房屋都是由县政府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并承担相应公共设施建设。截至今年3月20日,德昌县农村信用社对新塘村4个社共计83户农户、365人,进行了调查走访和评级授信,授信金额609万元,累计发放贷款576万元,现有贷款余额403万元。
凉山州银行业机构在支持彝家新寨建设暨产村相融工作中的做法是:一是建立银政联动协调机制。主动与地方政府协调配合,共同开展贷前摸底调查及相关授信工作,共同解决贷款发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推进了相关工作的落地和实施。二是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实行贷款关口前置,主动上门服务,信用社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亲临现场调研、协调办理贷款审批工作,努力缩短贷款审批链条,着力提高放贷效率。三是实行差别化授信。为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信用社工作人员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住房面积等设定不同类别进行差别化授信,以满足不同农户的信贷需求。四是坚持“让利”原则。在彝家新寨建设农房贷款中,信用社实行基准利率和按年结息,并积极协调有条件的县市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贴息,以最大限度减轻农户负担。五是延长贷款还款期限。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信用社对彝家新寨农房贷款期限全部按照最长期限3年执行,最大限度延长农户还款时间,为农户安心生产发展创造轻松环境。
凉山州银政合作共推彝家新寨建设暨产村相融工作还有大动作。去年10月,凉山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凉山银行业信贷支持彝家新寨建设工作试行办法》,今年四川银监局又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四川银行业服务凉山州新寨新村建设和产村相融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为州内各县市政府与银行业机构合作共推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凉山将紧紧围绕坚持以彝家新寨建设推动“百乡千村”新村建设,按照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和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位一体"的思路,强化规划引领、群众主体、特色打造,与各银行业机构认真研究、共同建立“存款质押、农户联保、村社共保、国投公司统保、政府风险补偿”五项风险缓释机制和政府、银行合作开展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的“双线运作”管理机制,即“5+2”彝家新寨农户建房贷款风险管控模式,积极争取省、州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建房资金难题和产村相融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完)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凉山州网-凉山彝族自治州新闻媒体平台(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