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协“打包”办理提案助推凉山精准脱贫
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日前,四川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将涉及凉山彝族自治州职业教育、生活教育、双语教育、科普教育的5件提案“打包”办理,组织提案方民建四川省委、农工党四川省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省科协赴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开展提案办理协商。
“省政协首次把涉及同一地区的同类提案打捆集中协商办理,通过这样创新的形式助推凉山精准脱贫攻坚将更加高效。”作为凉山教育扶贫应注重“生活教育”的提案代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沈光明在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上感言。
“集中协商办理旨在让各方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协商,凝聚共识,促使好提案好建议尽可能地转化为具体举措。”四川省政协提案委主任邹吉祥如是说。
■确保每个孩子有学可上
“整个美姑县城目前就只有这一所小学,难以满足县城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城关小学,一年级11个班的孩子们被就近安置在学校旁一排简陋的活动板房中上课。县教科局局长黄琼介绍,目前正在积极筹措资金腾挪场地,准备再建一所小学,确保适龄儿童都有学可上。
近年来,凉山虽然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但教育资金缺口仍旧很大,副州长肖春坦言,全州尚有一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及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办学资金缺口达48亿元。民建四川省委在《关于凉山州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提案》中反映,当地中等职业教育同样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行政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等困难。
省政协委员杜恒认为,夯实教育基础,必须加大学校扩建力度,“可以向财政部等中央部门争取,也可通过PPP项目完成,还可以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同时他建议,合理分布学校,提高资金利用率。
农工党四川省委在《关于凉山教育扶贫的几点建议》中提出,凉山地广人稀,往往几个或十几个学生就要配置一名教师,教育投资分散、管理难度大,建议制定和建立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攻坚的奖励政策,尽可能不安排、少安排凉山教育地方配套经费。
参加调研的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在资金、项目投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并结合提案提出的建议,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努力提升彝区教育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优秀教师。然而,由于交通闭塞,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大学毕业生们大都不愿到贫困县任教。好老师留不住,好学生跟着好老师走,导致美姑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
如何确保优秀教师不流失?农工党四川省委提议,允许民族地区每年拿出一定名额,面向本地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一批语言相通、文化相融、留得住的教师,解决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双语教师不足的问题,对边远、艰苦民族地区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上给予倾斜。
民建四川省委也呼吁,协调更多的本科、专科院校与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结对子”,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就业信息、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应设立民族地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杜恒的建议得到了沈光明的赞同。
较之县城,彝区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薄弱。带队调研的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翟占一直言,要整合教育资源,抓好“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他建议,从四川的60多所高校中选派数名教师驻点,定期支援凉山教育事业。
大家的建议让一直关注大小凉山彝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省政协委员唐顺发颇感欣慰,他认为,应组织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赴彝区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特别是对于地处半山或高山上、条件非常艰苦的学校,可采取轮流支教的办法来解决。
源中国政协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