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灵山寺“开山祖师”的由来
冕宁县灵山寺“开山祖师”的由来:
(1): 开山祖师杨学信(1748—1804年),法名悟真,号普度,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人(今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其先祖杨超为清朝雍正年间阁老。其父杨廷是乾隆三年的翰林。母亲郭氏,生有三子,杨学信为长子。两个弟弟名叫杨学震,杨学仕。
(2): 杨学信16岁结婚,次年妻子亡故,18岁人川求道。后来到西昌(实为今德昌,因当时德昌属西昌县,故碑文记为西昌。)经“神人”指点人佛门,拜师德昌紫微山仙人洞解觉寺了妙大师。赐名悟真,佛号普度,居山数年,苦行修身,得到师父了妙、华光长老真传,学成后辞别师长,往朝四大名山。
(3):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杨祖师路经冕宁,忽然看见冕宁东面雪山高耸,景色雄奇,于是打算前去观看。路遇“神人”,问:“大师从阿处来,到何处去?有什么打算?”杨答:“自西郡来,到什么地方没有一定,朝山观景会有什么打算呢。”神人又说:“既然朝山,灯台山原是燃灯古佛道场,为何不去朝拜呢?”杨问:“有什么可以观赏?”答:“五百罗汉化身之处,再往上就是燃灯古佛讲经说法之台,这就是一个好去处。”大师问:“在什么地方?”神人指着白云深处说:“那高耸雪山之下就是。”杨道谢“多承指教”,还想再问,“神人”转眼不见。
(4): 杨祖师惊喜交集,策杖而行。至山林之中,但见“雄虎前导,麇鹿后随,直至顶峰。果然圣迹犹存,故址显在,天生异景,地产奇形,千瓣花之象,万盏灯之华,数十莹海水”。其景前所未见,杨祖师为奇峰异景所动,结庵修行,皈依者日众。次年县城文武官员、绅士、百姓迎其入城,会商兴建灵山寺院。经多方筹募资金,于乾隆四十八年破土动工。悟真亲自平基伐木,采办菜食,奔走操劳,历尽艰辛,经过15年的兴建,灵山寺于嘉庆二年竣工落成。寺院竣工建成时,紫微山长老华光亲将经书《达摩西来正法》送来,自此香火日旺,久盛不衰。悟真收徒48人,弘法21个春秋,于嘉庆九年(1840年)二月初六在灵山寺内端坐圆寂,时年56岁,其弟子见其肉身满面笑容,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置佛堂供奉,其后肉身完全干涸不腐至1964年杨祖师肉身被毁,其间前后计160年。
(5): 灵山寺1797年竣工,建成观音殿,大雄宝殿,膳食房,善友朝山歇宿房等。后又经20多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七星抱月”建筑群。
(6): 同治七年(1868年)普雄一带黑彝奴隶主涌入冕宁烧杀抢掠,灵山寺亦不能幸免。众匪将寺庙付之一炬,寺庙净地顿成火海,两廊及观音阁等建筑群化为灰烬,所幸大雄宝殿未毁。僧众逃灾避害,或云游他方,或分散乡村,灵山寺几乎成了一座空庙,虽有少数不忍离开的僧徒,都遭到侵扰,伤戮掳夺殆尽。灵山寺破败凋零。
(7): 同治八年,周大夫奉命剿抚越冕两县夷务,委派丁××带兵进驻冕宁,后平息了奴隶主抢掠。丁某听说杨祖师肉身成佛,经数十年不腐,须发犹存,手足不败,虽死犹生,不但县境内官绅士民献袍上对联,县外也有信众供斋进香。丁某来灵山寺朝拜,见到杨祖师实形真躯,自愿捐银壹百两,交给当时吕姓知县,并令各界募捐重建灵山寺,灵山寺又逐步复兴起来。
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