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弃之可惜的典故是什么?弃之可惜来源于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弃之可惜的典故是什么?弃之可惜来源于哪呢?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弃之可惜
【释义】: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相近词】: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出处】: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成语举例】因为这是一篇我们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标本作品,弃之可惜,谨录全文。鲁迅《准风月谈·后记》
话说东汉末年,曹操援兵汉中,欲进不得,欲退折面,一日定“鸡肋”为军营号令,参军杨修参得其意,若来杀身之祸。这便是“鸡肋”一词的典故。
对于我来说,凡用“鸡肋”一词,并不是对之持相当之贬义,因为“鸡肋”不同于“垃圾”,毕竟有其相当值得“不弃”的地方,只是的确无甚“不弃的价值”而已。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故事讲解如下: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丞相曹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合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备,到后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大不满和嫉恨。曹操在汉中战事中,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厚葬,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藉其亲属。
弃之可惜上一句的典故: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这便是关于鸡肋的典故。此为出自于《三国演义》。
该文章源于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