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怎么读?吐蕃具有什么含义呢?吐蕃指的是哪里啊?
吐蕃怎么读?吐蕃具有什么含义呢?吐蕃指的是哪里啊?
吐蕃拼音: tǔ bō
基本释义:
中国藏族古代奴隶制政权。7世纪初建立于拉萨。和唐朝联系密切。9世纪中叶崩溃。唐以后,汉文史籍中也有称藏族和藏族地区为吐蕃的。蕃(bō)。
详细释义:
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吐蕃政权崩溃后,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吐蕃的简介:
吐蕃(音tǔ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བོན་ཆེན་པོ།,意为“大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蕃”具有两种含义:
一是,在远古时先民还不知晓农业为何物,而以狩猎为生。由于居住分散,先民们再遇到野兽、盗匪袭击或自然灾害时,为寻求伙伴帮助,经常在山顶或高处发出“噶耶”或“瓦耶”的求救信号,这种呼叫被称为“蕃巴”,久而久之,呼叫的“蕃”声,即成为其地名。
二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状况,把高原从事畜牧业的区域叫做“牧区”,把低地经营林业的区域叫做“农区”,把介于二者之间、从事农业生产的区域叫做“蕃”。历史上的吐蕃王朝前身悉补野王世系兴起于雅砻河谷地区,当时为高原农业的中心,故称为“蕃域”。悉补野赞普世系将地名当做称号,成为“吐蕃赞普”。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才把赞普管辖的全部土地称为“吐蕃”。
该文章源于百科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