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是第几名呢?探花一词的历史来源是什么呢?
探花是第几名呢?探花一词的历史来源是什么呢?
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考试,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古代科举考试一年有两次,称为“春闱”和“秋闱”;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1、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为秀才;
2、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由取得“生员”资格的人参加,是在各省省城(或京城)举行的考试,每三年一次。因多在秋季举行,又称“秋试”——中者称举人;
3、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由各省的“举人”会集到京城举行的一种考试,也是每三年一次。因多在春季举行,又叫“春试”——中者称贡士;
3、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由取得“贡生”资格的应试者参加,进京入朝上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鼎贾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探花是第几名?
探花是:第三名
“榜眼”是对第二名的称呼,但事实上“探花”一词则比“榜眼”出现得早,在唐代便有,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也记载:“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探花”一词是出现在唐代的;但当时并非进士第三名的意思。唐代中进士者会游园庆祝,并举行“探花宴”。由进士中的年龄最小者作为“探花使”,到各名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这本是一种娱乐;
一直到北宋末年,“探花”成为进士第三名的专门称呼。“状元”、“榜眼”、“探花”都只是一种俗称,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历代的著名探花有:陆佃、黄子澄、王鏊、罗钦顺、谢丕、邹守益、刘应秋、孙慎行、叶方蔼、王文治、潘祖荫、张之洞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是什么以及探花是第几名的介绍
探花的来源历史:
“探花”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当时并非是指殿试进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种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
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
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也记载:“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
此可见“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最初是指及第庆典活动中的两位年轻进士。所以说,当时所谓“探花郎”,主要含义并不是专指第三名。例如:翁承赞是唐晚期即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崔谔榜进士第四人。(见孙映奎《唐才子传校注》及〔宋〕王迈《癯轩集》)仍然被选为“探花使”,沿袭着从进士中挑选年轻貌美的人为沿街探花郎的传统。他在《擢探花使三首》诗中写道:“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每到黄昏醉归去,詑衣惹得牡丹香。”流露出了自己当选探花郎的喜悦。
这个词在五代、北宋时期出现极少,因为五代和宋朝时期的都城里都没有“杏园”,自然也就没有探花郎了。探花什么时候被作为进士第三名代称的,这是个很难确切回答的问题。据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考》推测,大约从明朝开始,状元专指殿试第一名、榜眼专指第二名、探花专指第三名,才最终成为定式。
文章来源于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