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彝族刺绣绽放光彩
让彝族刺绣绽放光彩——州总工会联手州妇联全面调查彝绣发展现状精美的彝绣作品。
彝族手工刺绣是一项历史悠久、独具民族特色的实用性传统手工技艺,是彝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为全国知名的彝族聚居地之一,凉山彝绣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帮助广大彝族农民工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年8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华红丝带基金名誉理事长的黄孟复带队到凉山考察公益项目时表示,要把禁毒防艾与彝绣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更多人脱离贫困。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香港)执行委员会主席伍淑清女士带领香港女工商专联的企业家专程抵凉考察彝绣项目,希望将彝绣特色推广出去,使之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也充分肯定彝绣项目,认为这是帮助农民工脱贫致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禁毒防艾工作的好项目,是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创新举措。今年,彝绣项目纳入凉山州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州级财政预算安排培训资金500万元。目前,以州总工会牵头实施的相关培训工作正抓紧推进,计划全年培训5000人次。
为了进一步了解凉山彝绣的发展现状,10月28日至11月6日,凉山州总工会、凉山州妇联对彝绣产业较为集中的西昌市城区及周边乡镇进行了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西昌市从事彝绣产品生产销售的公司、门店有56家,主要集中在上西街、大通门、上顺城街、石塔街、仓街、礼州镇等地。彝绣产品种类主要有彝族传统服装、配饰和挂件,其中又以彝族服饰为主。
西昌市只有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凉山州阿英莫彝族精品服饰有限公司、兴志民族服装等3家公司年产值达百万以上,具备大规模供货的产能,能够保证门店进货的需求。其余门店主要采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每个门店至少有1位固定的绣娘,负责部分店内服装的生产和加工。所以,自产自销仍是西昌市彝绣产品市场的主流经营模式,只有扩大生产规模、转变生产方式,才能提高产量,从而促进彝绣的市场化发展。
西昌市有不少于489名的技工和绣娘在从事彝绣生产加工,这些技工和绣娘,绝大多数接受过统一的技能培训,对彝绣有深入的了解,而这一人群大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小型企业中。栖身在街市并且能有效传播彝绣的相关知识和刺绣技能的人不过凤毛麟角,由此可见,彝绣的知名度、可扩性还有待发掘。
通过调查还发现,西昌市大多数彝绣产品门店、公司对彝绣的发展没有具体的发展规划,没有统一的品牌意识。在受调查对象中,只有两家公司注册了商标,并在部分州外地区设立了销售点和形象店。彝绣产品的销售市场仍然集中在凉山州内,尚未进入大城市和国际市场,因此,推进品牌意识教育迫在眉睫,形成彝绣品牌化,才能让凉山以外的市场记住彝绣,为彝绣敞开大门,从而实现销售市场的扩大和升级。
彝绣已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是彝族妇女从小就会的手艺,但相比蜀绣、苏绣等刺绣工艺品的开发,还处于起初阶段。如何在保留彝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成功案例并且更好的融合,是彝绣发展的创新,也是难题;如何实现这一产业的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是彝绣前进的方向,也是需要社会各界全心投入、奋力拼搏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
目前,州总工会和州妇联正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彝绣发展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或网络某些媒体,具体内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