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南下干部捐出30年藏书
7月1日上午10点,在凉山州粮食局家属院李凯恩的家里,一场简单而感动的捐赠仪式正在进行,今年88岁的捐赠者李凯恩将30年来的“藏书”捐赠给了西昌市图书馆。
捐赠仪式上,李凯恩抚摸着几十年来的“珍藏”,眼含热泪地说道:“把我这30年来珍藏的文史资料捐赠给西昌市图书馆,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凉山的过去,西昌的历史,也是我对这片生活了65年的热土的回报和感恩。”
南飞65载,扎根凉山作贡献李凯恩,1926年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从小在家种地务农,1941年,年方15的李凯恩投身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扛枪打击日本鬼子。先后担任武装基干民兵,地方游击队战士,临县武委会组建的武工队侦查员等工作,多次到日军据点周围了解日军动静。李凯恩一直跟随部队,参加了大大小小多次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李凯恩身着军装,告别亲友,远离故土,从山西临汾出发向大西南挺进。在到达成都整训后,李凯恩被编入到凉山工作的乐西支队,于1950年3月12日在温江随同184师右路军向西昌进发。
1950年4月4日,南下干部团进入刚解放8天的西昌城,分到西昌机关的同志,各自到单位报到上班,分到各县的同志,旋即奔赴所在县开展工作。李凯恩被分到西昌军管会田粮组,负责接管“宁属”9县的田税户籍及西昌城内国民党的军政粮仓,正式开始了他在凉山的60年生涯。
李凯恩后来历任会东县、西昌县县长,西昌地区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会理锌矿党委书记,凉山州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和当年南下干部团到凉山的三百余名干部一样,李凯恩扎根凉山65年,为凉山的解放、发展作出了贡献。
离休后,笔耕不辍伏案耕耘离休后,上了一年高小的他虽然文化不高,但为了给后人留下历史的记忆,为了给社会多做点贡献,他开始拿起笔杆子记录过往的历史故事。
从上世纪80年开始,一边工作一边从事业余写作,30年如一日,马不停蹄,伏案耕耘。他最喜欢写的是历史事件,把自己记忆里的历史事件用文字的方式还原,让后人知道,新生活的来之不易。30多年来,李凯恩经过征集史料、采访新闻,先后在《中国老年报》、《工人日报》、《四川日报》等32家报纸和省州市县4家电台,发表了稿件1642篇,其中获奖作品29篇。省州市县出版的文史资料书,有38篇稿件就是出自他手。
李凯恩用手中的文字实事求是、客观地反映了西昌、凉山解放前和建国后的真实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新异面貌。如今,他已是头发花白的8旬老人,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写作。虽然耳朵开始不灵光了,但眼睛却极好,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完早饭就是他的写作时间。因为不会使用电脑,李凯恩便每天自备好纸笔,为了节约用纸,他将之前用过的纸翻一面裁成作业本大小的纸张继续写稿子。兴致来了,他还和报社约稿,亲自出去采访然后再回家慢慢整理稿子。“80年代,我已经是一名合格的通讯员了,现在还保留了采访的习惯。如今写作已经是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我会继续写下去,写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留给后人参阅。”
感恩回报,积存30年宝贵史料7月1日的捐赠中,除了李凯恩自己的作品外,还有许多与本土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文献,总共164册(本)。世界、中国、四川、凉山、西昌老地图共17幅,中华5000年历朝世系图表1张。《凉山文史》1套(20本)、《西昌文史》1套(24本)。会东、越西、会理、冕宁等县文史书15本。毛泽东选集1951年版至1977年版。西昌市、凉山州党、政、军、群团组织、人物、地名、红军过境、南下四川,进军西昌,新华社记者调查凉山问题,当代、直面人生、18兵团等书籍31册。此外,还有旧西康省、宁属(西昌)地区、解放前后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资料一包。
西昌市图书馆馆长马海云在接过李凯恩的捐赠后,感激地说:“李老是我们图书馆的老读者了,一直以来非常支持我们的图书收集工作,但凡自己收集到的文献都会无偿相赠,这次更是将自己收藏了30年的文史资料无偿捐给图书馆,感激之余我们也会将这些捐赠书籍作为馆藏,一一登记造册妥善保存,让广大读者免费共享这批社会资源。”马海云表示,要把这些宝贵的文史资料分门别类保管,让读者免费阅览,也希望李凯恩的贡献能够在图书馆得到永久性保藏和科学管理,使它们各尽其用,惠及当代和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或网络某些媒体,具体内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