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盐源教育事业发展解读之惠民篇
这是一个温暖的篇章。
虽然国家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在贫困面极广贫困度极深的凉山,许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大多能够读完初中,但却很难继续学习深造,到高中后辍学的情况比较突出,盐源也不例外。在当今社会,义务教育只是一个基础。如果不能通过高中教育进入大学,则学生无法通过求学实现脱贫梦。
为此,盐源创新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在全州乃至全省率先实施了免除“农民、城镇普通居民、国企下岗职工”三类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学费、高考重奖等系列惠民政策和激励机制。把濒临失学边缘的贫困学生带回了学堂、把优秀的教师留在了学校、把县内的学校打造成了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品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教育发展效应。
在盐源读书是幸运的“能在盐源读书是我的幸运,要不然我可能高中都读不完。”2012年从盐中毕业考取北京科技大学的王龙说。
采访王龙的时候,他正在帮人装卸苹果。他说,趁放假的时候帮家里挣点钱。
坐在我们面前的王龙阳光、帅气。我们曾经担心这样的采访是不是会伤害到他的自尊,但显然是多余的。他对自己在盐中得到的帮助心存感激。
王龙家住盐源县树河镇核桃坪村,家庭贫困,母亲常年生病花费多且不能劳动,还有个弟弟也在读初中,一家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父亲在工地上打工。幸好,在盐中三年,他不仅学费全免,每年还能得到中国电信自强扶贫基金1200元、国家助学金1500元、奖学金800元,3年下来总共一万多的资助。再加上高考时获得的一万元重本奖励,他得以北上进入大学深造。
王龙不断地给我们介绍他得到的各种资助和奖励。虽然已经离开了学校,但看得出他对盐中的留恋。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隔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2007年开始,盐源率先在全省实施免除“农民、城镇普通居民、国企下岗职工”三类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学费政策。截至目前,共投入1360多万元免除贫困高中学生学费26610人次。
同年,创新实施高考重奖政策。对考上一本的贫困家庭子女奖励一万元、考上二本的奖励五千元。2007年以来,共投入1030万元奖励贫困优秀高考学生1072人次。
然后,实行县级领导帮扶优秀贫困高中学生制度,县级领导每人每年帮扶1至2名优秀贫困高中学生,每年为贫困学生提供1600元的生活资助,保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一囊括全县主要县级领导的帮扶制度,起到了资助贫困生的良好带头示范效应。
2010年,盐源县在全国范围内开风气之先,在民间的“免费午餐”和国家的“营养改善计划”还未筹划时,就率先实施了“阳光”伙食团工程。投入400余万元,对未享受十年行动计划生活困难的寄宿制学生,给予每生20元/月的生活补助,切实提高住校生生活标准,实现了寄宿制学生享受生活补助的全覆盖,基本结束了山区孩子自己生火做饭的历史,有效解决了山区寄宿制学生“用餐难”问题。
在2012年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后,“阳光”伙食团工程才结束。同时,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491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394万元),惠及学生59797人。
同时,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以来,投入7272万元,免除454821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做到“应免尽免”;投入1.1亿元,对108990人次学生提供寄宿制生活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住校生免交住校费政策,2009年以来,投入1520万元,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条件。
在盐源教书是满意的“经济杠杆、上升空间、职业荣誉和领导的个人魅力,让我很满意,舍不得离开盐源。”盐源中学的高中高级数学教师但伯因教学成绩优异,曾被州内不少著名学校“挖过墙角”,但他一直没离开盐中。
“在盐源教书,只要你能干,奖金多、地位高、环境好,有的是让你施展的平台。”盐源中学的高中生物教师刘建魂说。
刘建魂的爱人吴顺美也在盐中当老师,2007年,盐源县创新实施高考重奖政策,不仅奖学生,也奖励老师。当年,刘建魂和吴顺美夫妻俩由于平时的优异表现和高考所带学生的优秀成绩,共获得奖励2万元,成为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想要提升教学质量,振兴教育事业,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盐源相对西昌、州外乃至安宁河流域县相对较为艰苦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留不住师资人才,常有优秀教师流失。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安心献身盐源教育事业发展,成为全县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要重奖优秀教师,要让他们有想头、有盼头。”盐源县委书记周乃祥的话实实在在。盐源2007年出台的优秀教师奖励办法,每年奖励优秀教师每人5000元至10000元不等。几年来,高考重奖老师金额已达800余万元,受惠教师590人次。
“每年干得好能挣一两万奖金,老师都专心教书不去打麻将了。”曾有人戏谑地评价。
教育公平当中包括对教师的公平,不仅要留住县城名校的名师,对扎根山乡默默耕耘的老师也不能忽视。全县在基本绩效工资制定时,充分考虑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工作环境,制定出了每月比坝区、县城教师高50-150元的绩效标准。并逐年提高山区边远学校教师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大力加强边远山区教师周转房建设,努力改善边远山区教师生活条件,稳定教师队伍。
“坚持以队伍促质量、以队伍兴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盐源县教育局副局长谢光祥介绍,盐源优先配置教师队伍,2005年以来,为缓解教师短缺问题,共招聘招考教师1672人,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抢抓国家加强教师培训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骨干教师成长、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等培训项目,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回盐源的学校是明智的选择“三年前,我去西昌的学校人家不要我,说让我回盐源好好读书考个二本,现在看来,这是我这辈子到目前为止最明智的选择。”
作为今年盐源高考理科状元,梅雨镇的龚国仙以622分的成绩加上清华大学“新百年自强计划”自主招生的50分加分政策后,令人羡慕地上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
初中毕业时,龚国仙曾被父母送到西昌某著名中学,“你的分数在这里不算很有竞争力,进不了重点班!”当时该校负责报名的老师对他说。
当他心灰意冷地回到盐源中学时,感受到了家乡学校和老师对他的温暖呵护,他再次振作起来。“从进校时的彷徨,到高三参加清华自主招生后自我感觉表现不好时的压力和焦虑,都是学校的老师一步步把我开导出来的。”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学校来实施。同时,好的学校,会凝聚和推动一个地方的学风更加浓郁。以盐中为例,2012年硬上省本科线263人,居全州第5位,应届毕业生张永浩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创盐源教育史上新的辉煌;2013年硬上本科线293人,居全州35所高完中第4位;2014年,一本上线38人,创盐源中学历史新高,居全州35所高完中第4位,同时又诞生一个清华生。连续8年,盐中教学质量稳居全州前列,民族聚居县第一。
对老师,盐中按照《盐源县中学校教职员工考核奖惩条例》,学校每学年初与教职工签订教育教学及管理目标责任书,学年末对每位教职工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兑现奖惩,公平公正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和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的稳步提高。
对学生,除了县委县政府的惠民政策外,盐中本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种减免和资助机制,除了成绩优异的学生外,成绩一般但家庭困难的学生也会得到相应的资助,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据不完全统计,该校每年对高中学生的减免和资助金加起来都在百万以上。
除了县委政府和学校的减免资助外,广大社会爱心群体和人士的资助,也保证了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更广泛的帮助,如中国电信、森宇集团、习酒集团、挪威协力会、新长城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平川铁矿等众多社会力量踊跃捐资助学,2005年以来,捐资助学金额达2367万元。
学生、老师、学校,当这三位一体的教学主体得到惠民机制的全面保障时,盐源的教育跨越发展自不待言。
教育是大民生,这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民生不仅是对贫困的救助,对老师的褒奖,更是盐源县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篇章。在这个温暖的篇章里,最核心的内容是对教育均衡的布局,对优秀学生、优秀教师队伍资源的整合,进而形成学生和教师队伍最佳配置。如果以此角度来解读盐源教育的民生内涵,就能够触摸到盐源教育惠民更深一层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或网络某些媒体,具体内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