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车向平:带动果桑种植户年收入上千万元
今年已进古稀之年的车向平,是德昌县王所乡的农民“土专家”。20余年前开始栽桑养蚕。现在,家里种植的10余亩桑树已经全部嫁接成为了果叶兼用桑。
“这些桑树已经成为我家的‘摇钱树’。”车向平说:“从几年前开始,家里每年仅是卖桑葚,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2007年,德昌县委、县政府将果叶兼用桑作为全县蚕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目前,全县果叶兼用桑发展速度位居全省第一,在大幅度提升全县蚕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的同时,更提高了单位面积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时,德昌桑葚因产量高、果大味甜、营养丰富而广受群众喜爱,引进的德昌元坤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已将其开发为高档绿色保健品,桑葚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
2013年,德昌共有桑园面积55000余亩,其中果叶兼用桑15000余亩,全县仅王所乡昌州村种植的果叶兼用桑就有600余亩,村民收入达上千万元。
“去年,除去请人工采摘桑葚的工钱,家里桑葚收入上10万元的,村里就有好几十户。”车向平说:“我家都收入了12万元。”
果叶兼用桑,已成为德昌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条好路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德昌县委、县政府号召“户平栽半亩桑,养蚕致富”,但曾在县蚕业公司工作过的车向平嫌栽得少,没有多大效益,便走路到30多公里外的乐跃镇那鹅村学习,回来后在自家田里栽了1亩多桑。
2001年,车向平无意中看到本乡另一个村的部分农民在卖桑葚。回家后,他开展调查研究,发现这是一个不增加一分钱投入,却能1亩田增加近1000元收入的好路子。按1亩田能多卖700至1000元计算,他家当时的4亩多桑树能增加收入3500元左右。
思路想好了,说干就干。车向平先引进果桑枝条在自家桑园里用半亩桑树做实验。通过精心管理,逐步摸索出了桑树夏伐技术,找到了一条既能多产桑葚又能多产叶的好方法。2006年,车向平仅嫁接了半亩果桑,桑葚和蚕茧的总收入就达到了8680元。2007年,他把家里的4亩多桑树全部发展成了果叶兼用桑,全年各项总收入超过了23000元。
然而,一家富了不算富。王所乡的另一个村——响地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由于山高水冷气温低,村里的彝族群众原来只能靠种包谷、洋芋等维持基本生活。2001年,响地村全村的退耕还桑面积100多亩,但彝族群众原来没有养过蚕子,不知道如何养蚕?得知这一情况后,车向平主动上门帮助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养蚕,帮他们落实养蚕“稀放稀喂恒温养蚕技术”。
2006年以来,车向平深入全县10余个养蚕乡镇进行流动讲学,开展宣讲70多场次,听众达8000多人次,在自家桑树园里接待参观人员4000多人次,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热心帮助蚕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在车向平的带动下,目前德昌县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每年收入可达到上千万元。”德昌县蚕桑办主任周新能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或网络某些媒体,具体内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