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喜德:振兴民族教育 力促优质均衡

喜德:振兴民族教育 力促优质均衡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4-11-22 13:01:44 浏览:   【】【】【

改善民生 从教育突破2012年8月31日,喜德县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教育发展也受到影响。

在轰轰烈烈展开的灾后重建工程中,喜德县将教育发展定位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出,全面改善民生,就必须从教育开始突破。因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是为了当前的自救和发展,而优先发展教育则是为了明天的振兴和繁荣。

艰难推进中,“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计划”犹如一股巨大助力,使喜德教育发展开始提速:

自6月13日“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计划”启动工作会议后,喜德县立即着手贯彻落实,当即明确了4个方向性的实施举措: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确保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了以县长卓雪梅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目前,基础建设项目规划在2015年底以前消除危房,县域内2014年至2016年预计进行63个项目的建设,投入资金4个多亿,其中义务阶段学校项目50余个,预计投入资金3个多亿,学前教育11个项目,预计投入资金4千多万,高中教育2个项目,预计投入资金近7千万。

——狠抓控辍保学,抓好义务阶段教育,确保各项指标达到省振兴计划目标。县域内继续施行控辍保学机制,抓好控辍保学信息统计工作,实行“六长负责制”,严格实施“就近入学”政策,抓好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关爱工作,确保义务教育各项指标稳中求进;三是加强资金统筹,确保振兴计划项目正常进行。配合财政部门用好中央、省、州专项资金,尽最大努力解决县级配套资金,同时争取慈善机构大投入。

——努力办好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确保县域内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加大对学前、高中及职业教育投入,使县城实现拥有2所大规模幼儿园、各乡镇拥有1所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幼儿园目标;办好喜德中学普通高中和民族中学一类模式高中,同时通过试办瓦尔一贯制学校高中解决喜德人民群众子女高中入学困难;同时结合“9+3”职业教育,通过联办及自办解决喜德职业中学办学问题。

——继续实施素质教育目标评估机制,大力提高喜德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使喜德教育在2016年达到全州均衡水平,2018年达到全省均衡水平。

发展教育 从均衡抓起“教育均衡”,成为新一轮教育发展攻坚的关键词。

6月以来,喜德县教育局紧锣密鼓展开了一系列摸底调查和实地论证。针对教育基础设施、学前、职教、义务教育等现状,与2018年全省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进行比较,找差距,从而根据目标制订发展规划。

9月,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喜德县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出台。这是一份凝聚着希望的改革方案,所有的目标和举措都紧扣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指喜德县教育事业的种种不足。

根据这一改革方案,到2018年,喜德县将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方面实现4个具体目标: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经过五年(2014-2018年)的努力,使该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城乡校长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校长教师管理制度基本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到2018年,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比例达到10%左右。

——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到2017年,“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达率达到90%。建好“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城镇“择校热”和特殊群体受教育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优质学校“择校热”问题基本解决。切实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接受相当的义务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均衡 力促公平金秋喜德,满载收获,更孕育着巨大的发展后劲。

作为“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计划”的首批实施县之一,喜德县着眼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已迅速拟定措施、落实责任,正全力以赴促进教育公平。

着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制”、“‘扶弱保底’教育投入保障制度”、“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激励机制”、“优质教学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和“特殊群体教育扶贫助弱机制”,切实保障各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并发挥出最大效益。

目前,喜德县已经拟定了六大推进措施,并将任务安排部署到各个单位,以确保教育均衡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全面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按生均总量计算,共计差教学功能用房137063平方米;生活用房89119平方米;食堂36167平方米;运动场553450平方米,仪器设备452559(台、套、件)。

按照要求,喜德县2018年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未来3至5年,在“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需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指导思想。喜德县决定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主要面向农村,“缺什么补什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总投资23646.79万元,其中2014年投资2371.21万元,2015年投资4755.07万元,2016年投资5363.59万元,2017年投资4687.45万元,2018年投资6469.47万元。

二是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促进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任教。目前,喜德县师资队伍主要存在农村教师队伍缺口较大大、教职工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和学前幼儿教师严重不足三大问题。该县计划通过考试考核方式公开招聘、加大空岗补员力度,大力加强在岗教师培训工作,对所有在岗人员,用5年时间轮训一遍,确保每名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培训。促进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任教,到2018年,全县教师轮岗交流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到2020年,全面实现改革目标,县域内教师资源基本实现均衡配置。

三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截止2014年8月,全县接入互联网的学校为36所,占全县学校比例为26.7%,距“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实现尚差99所;已安装“班班通”设备227套,占全县教学班比率为28.4%,距离“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实现尚差572套;全县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师生数为0,离“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差距巨大。为此,喜德县将进一步加强与县移动公司的合作交流,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进度,在2015年实现全县完小以上学校接入互联网。同时,依托“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资金推进全县“优质资源班班通”硬件设备的装备工作;加强“两个平台”即“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一批试点学校与师训基地辐射全县,将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向我县边远农村学校推送。目前,该县现已建成成都七中网班8个,成都石室中学网班9个。

四是多措并举破解城市择校难题。为有效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短缺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公平、均等的义务教育,该县将通过新建县民族二小,扩大县城小学办学规模,解决县城择校难题。据悉,新学校规划占地面积80亩,建成后,可容纳3000名适龄儿童少年在校园内学习、生活。

同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小学升初中严格按照划片招生办法进行招生。从201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该县结合实际,规定农村小学原则上按照行政区划,以村委会或自然村为单位划定招生范围;城区小学以常住户口适龄儿童和法定监护人户籍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为原则,依据街道、路段、门牌号为辖区内每一所小学划定招生范围;初中按学校对口划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县城学校招生,通过电脑摇号免试确定就读学校,由家长持本人合法务工经商证明,原籍户口簿和现居住地暂住证等相关材料,到划定的义务教育责任区内学校报名入学,残疾儿童就近随班就读。

为合理配置初中生源,该县适当扩大优质教育辐射面。喜德县中学、民族中学、瓦尔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满足服务区招生任务的前提下,其剩余学位辐射全县,这部分学位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学校审核推荐、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与学生家长代表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加大瓦尔九年一贯制高中班办学的力度,适度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并达到50%以上。

五是全面保障公平受教育机会,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字典,发放生活补助)扩大为“三免一补”政策,从2014年春季开学起全面免除学生作业本费。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按30%的贫困面计算,免除全县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减免在园幼儿保教费。完善监督机制,落实相应责任。建立县政府就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向县人民政府代表大会报告制度,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同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的监督和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经费的,严肃查处。

六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近年来,全县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明显。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但是,全县义务教育总体水平较州内发达县市还是比较低下,呈现出直属学校、一类乡镇中心学校发展水平较高,二类乡镇中心学校和一类乡镇村小一般,三四类乡镇中心校较低,村小极低的阶梯状递减形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喜德县将通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各项规定,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促进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促进教育的公平,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发展人才支撑的素质全面提升。这是继教育“两基”攻坚之后,又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喜德,已经吹响了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集结号,全面振兴县域民族教育,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或网络某些媒体,具体内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