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
普格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地域在北纬27°13'—27°30'、东经102°26'—102°46'之间,东、南、西、西北和北面分别与布拖县、宁南县、德昌县、西昌市、昭觉县接壤。县城普基镇北距州府西昌74公里。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
2008年底普格县辖3个镇、31个乡,151个行政村,722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4.8万人,有汉、彝、回、布依等1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3079人,占总人口的75.4%;彝族人口102270人,占总人口的74.8%。
2013年普格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较2012年增长12.5%。公共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7%。
普格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
地形概貌普格县属云贵高原之横断山脉。螺髻山与乌科梁子东西对峙,中梁山纵亘其中。中梁子、波尾梁子和乌科梁子均属大凉山向南的分支。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地面积较少,以中山(含亚高山)为主,占总面积的67.4%。丘陵平坝仅分布在河谷地带,呈高山、中山深切割地貌。
普格地貌,山脉河流南北走向,枕山带河,平行交错,东西群峰并列,中为凹凸,三山二水形成狭长的北高南低的河谷地貌。
县境内最高峰为螺髻山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标高为4359米,最低处为白水河,海拔标高为1040米,河谷与山地高差达3319米。
气候普格县位于四川省低纬度地区,气候受西南季风和印度北部干燥大陆性气团交替控制,干雨季分明,年温差较小,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13℃。
普格县年平均气温为16.8℃,1月为9.4℃,7月为22.7℃,极端最高气温33.3℃,极端最低气温-1.9℃,年总日照时数2094.7小时,年总蒸发量为2107.2毫米,年总降水量为1169.8毫米,年平均绝对温度为13.2毫巴,无霜期为301天,干湿分明,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构成了冬无严寒春高温,夏无酷署秋凉早的气候特点。以气象学上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高于22℃为夏季来划分,普格的冬天仅为一个月,夏季只有两个月,春秋两季长达9个月。
水文普格县境内河流主要有则木河和西洛河沿横断山脉山脚由北向南流过,在县城附近东北角的扭皮各则处,二水合流,南注金沙江。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
2008年底普格县辖3个镇、31个乡,151个行政村,722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4.8万人,有汉、彝、回、布依等1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3079人,占总人口的75.4%;彝族人口102270人,占总人口的74.8%。
2013年普格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较2012年增长12.5%。公共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7%。
普格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
地形概貌普格县属云贵高原之横断山脉。螺髻山与乌科梁子东西对峙,中梁山纵亘其中。中梁子、波尾梁子和乌科梁子均属大凉山向南的分支。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地面积较少,以中山(含亚高山)为主,占总面积的67.4%。丘陵平坝仅分布在河谷地带,呈高山、中山深切割地貌。
普格地貌,山脉河流南北走向,枕山带河,平行交错,东西群峰并列,中为凹凸,三山二水形成狭长的北高南低的河谷地貌。
县境内最高峰为螺髻山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标高为4359米,最低处为白水河,海拔标高为1040米,河谷与山地高差达3319米。
气候普格县位于四川省低纬度地区,气候受西南季风和印度北部干燥大陆性气团交替控制,干雨季分明,年温差较小,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13℃。
普格县年平均气温为16.8℃,1月为9.4℃,7月为22.7℃,极端最高气温33.3℃,极端最低气温-1.9℃,年总日照时数2094.7小时,年总蒸发量为2107.2毫米,年总降水量为1169.8毫米,年平均绝对温度为13.2毫巴,无霜期为301天,干湿分明,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构成了冬无严寒春高温,夏无酷署秋凉早的气候特点。以气象学上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高于22℃为夏季来划分,普格的冬天仅为一个月,夏季只有两个月,春秋两季长达9个月。
水文普格县境内河流主要有则木河和西洛河沿横断山脉山脚由北向南流过,在县城附近东北角的扭皮各则处,二水合流,南注金沙江。源于四川在线/图源于百度图库